自动驾驶市场火热 激光雷达走俏 可断货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尽管自动驾驶技术日新月异,但整个行业的发展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除了不断变化的监管和技术本身的复杂性,现在,激光雷达(LiDAR)的严重短缺也已成为制约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瓶颈。
要知道,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没有它们,自动驾驶汽车将无法准确感知周围环境。
目前,激光雷达市场供不应求。据了解,现在采购激光雷达,等待期至少半年以上,而以前仅需几周。造成这一局面主要原因是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近期数据显示,激光雷达需求量激增。这也吸引了众多公司涌入这一市场,加剧了供应紧张。
激光雷达短缺对制造商和研发人员产生了广泛影响。一些制造商不得不减少路测车辆数量,研究人员的工作也受到影响。例如,滑铁卢大学自动驾驶实验室因实验室激光雷达故障而全面停滞工作,等待新的激光雷达的时间长达半年,给研究工作带来困扰。
对于Velodyne来说,这个困境却带来了生机。这家成立33年的加州公司迎来了第二春。去年秋天,Velodyne预计其营收将大幅增长,从2016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9亿美元,今年可能还会继续增长至3.2亿美元。尽管具体利润水平尚未公开,但公司主席Mike Jellen表示公司盈利能力强劲。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Velodyne正全力提升产能。去年全年仅销售几千个激光雷达,而今年新厂建成后,出货量将突破一万台。Velodyne的目标是在未来进一步扩大生产,力争实现年产百万台的目标。Jellen表示:“我们正在加紧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
LiDAR,全称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激光探测与测距,能够向各个方向发射光束,帮助汽车“看到”周围环境并规划正确道路。Velodyne的激光雷达价格高昂,但性能卓越,因此吸引了众多客户投资。去年,百度和福特向Velodyne投资了1.5亿美元,以确保未来自动驾驶车队的激光雷达供应。Velodyne的产能问题也引起了客户的抱怨。一位客户表示:“Velodyne在业界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但他们的产能始终无法跟上需求。”
随着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开放,新的竞争者正在涌入激光雷达市场。虽然目前很少有公司能与Velodyne竞争,但许多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挑战其地位。其中,Luminar Technologies、Quanergy和Innoviz等公司备受关注。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Ibeo、神秘的初创公司Cepton Technologies以及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Continental和Valeo等也在积极开发激光雷达产品。这些公司的目标是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使其在未来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中。
虽然激光雷达的短缺给自动驾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为相关厂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成熟,相信激光雷达的生产和成本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和发展铺平道路。激光雷达的局限与挑战
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一环,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诸多局限和挑战。由于其复杂的制造过程,需要顶尖的电子设备处理能力、光学和力学领域的专家,以及处理海量数据的软件,使得车载激光雷达的制造门槛极高。
激光雷达必须与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协同工作,以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在恶劣天气或路况下,整套系统容易受到干扰,可靠性受到质疑。尽管德国和日本的公司能够生产激光雷达,但它们的产品无法实现360度全覆盖的视野。Velodyne公司通过使用滚珠轴承解决了激光束照射问题,但这种设计在车辆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可靠性和耐用性令人担忧。
新兴公司正在努力开发非滚珠轴承机构的激光雷达产品。值得注意的是,Velodeny新款激光雷达采用新设计,预计明年完成研发。即使使用多台激光雷达,也只能获取“结构性”信息,如物体的形状和距离。对于车道标识、红绿灯和行人行进方向等“组织性”信息的获取,仍需依赖摄像头。激光雷达在监测小型物体和运动速度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需要雷达传感器的辅助。
未来,随着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性能的提升,激光雷达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特斯拉的解决方案就将激光雷达置于次要位置。尽管Velodyne公司推出了价格较低的激光雷达,但其主要任务仍然是绘制地图。今年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应用将全面超越在地图测绘上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David Hall于1983年创立的Velodyne公司曾是一家音响公司。在进入新世纪后,Hall开始在中国生产低音炮,而位于摩根山的老工厂一度闲置。在意识到摄像头数据的局限性后,Hall推出了旋转激光雷达,并参加了举办的“Grand Challenge”比赛。经过多年的发展,Velodyne的产品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重要工具。
尽管激光雷达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激光雷达的售价将逐渐降低,年出货量也将大幅增加。首批普及此类产品的将是那些拥有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现有的激光雷达产品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未来其探测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数据分辨率也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