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让中国制造耳聪目明

机器人培训 2025-01-11 09:49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我们迈开了制造强国的坚实步伐。这一宏伟战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制造业的未来之路。第一步,我们将稳步前行,确保在2025年成功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我们矢志向前,力争在2035年使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地位;第三步,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稳固我们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将其综合实力推向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

制造业,作为政策密集发布的重点行业,正承载着国家的厚望。而新型的制造业发展,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要想成为制造大国,投入巨大并寄予厚望是必然的。而在这一进程中,有一项技术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传感器。

近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的发布,为我们揭示了制造业的十大重点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与传感器技术紧密相连。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这些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路线图》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这其中就包括了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而这些装备的核心,正是传感器。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王威伟在第三届国际(常州)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强调:“传感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对国防、经济和社会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传感器技术及传感器产业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

我国已有众多企事业单位投身于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目前传感器市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全球所有传感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10%,属于高增长行业。而在国内,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是传感器应用的主要领域,其中流量、压力、温度等类型的传感器市场规模最大。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传感器产业集中区域,其中以上海、常州、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常州高新区在传感器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重要区域。根据规划,这里将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传感器产业高地,成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基地和载体。

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路线图》在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时,明确提出了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包括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等。我们需要攻克这些技术难题,以确保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传感器技术则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我们期待着在未来几年里,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新时代浪潮下的传感器技术革新与产业腾飞

随着王威伟的深入解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可穿戴技术的前沿发展,正在对传感器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低功耗的特点成为传感器的新标签,这一切都离不开微-纳技术的支撑。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补偿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多功能复合技术。与此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创新不断涌现,带来技术参数指标的严格化、制造工艺的精细化以及补偿工艺的完善化。

政策春风助力传感器产业崛起

面对国内传感器产业水平偏低、研发实力较弱等现实问题,正加大马力推动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王威伟透露,工信部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如《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为传感器产业的腾飞铺设道路。更多的政策还将陆续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还将从多个方面发力,包括推进产业发展标准化、支持技术创新、加大对传感器领域的资金支持等。业界骨干企业将与产学研用各环节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技术创新的新模式。随着的大力支持,我国传感器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路线图》指引下的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策略

在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路线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示范应用、重点突破、平台支撑以及发展目标等环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通过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突破关键基础材料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还将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并逐步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展望未来,到2020年,我国将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部分先进工艺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