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五个预测
机器人:从争议到现实
在媒体眼中,机器人总是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被描绘成打扫房屋、递送批萨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又有人担忧它们会窃取工作、威胁人类统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科幻书籍和电视节目的渲染,机器人在科技界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们似乎注定要么拯救地球,要么摧毁世界。
但现实究竟如何呢?全球已有860多万台机器人在为我们服务,机器人产业也被视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我们开始好奇,这个充满机器人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应该对机器人感到害怕还是欢迎?它们究竟是何物?难道自动真空吸尘器和自助结账系统只是物联网不断扩张的具体实例,而非新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一部分?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e络盟审视了有望用于医院、商店甚至工作场所的革新性机器人。通过此次审视,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内,机器人技术将有以下五大变革和挑战:
一、克服恐怖谷效应
所谓“恐怖谷”是一种审美假设,即当机器人外观和行为酷似人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时候,人们会产生不适甚至反感。机器人的生产将更多地聚焦于自主机器人的发展,而非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师们正在逐渐转向半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这种机器人结合了传统机器的形式和非常基本的人类特点。例如,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的Baxter机器人拥有生产线手臂的典型形态,但其界面配备了卡通式的眼睛,这样的设计既能鼓励人们与之互动,又能避免过于逼真引发的恐怖谷效应。这样的设计可能代表了面向大众的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从功能型向社交型转变
目前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仅限于完成特定任务。但随着IoT(物联网)的兴起,机器人正在经历一场功能性的变革。我们预测,未来五年里,机器人的角色将从单纯的服务功能转变为社交伙伴。随着个人助理应用如Siri的普及,消费者开始习惯于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自然沟通。像JIBO这样的家庭机器人可以与家中的各种联网设备互动,从而在社交环境中发挥作用。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类机器人的普及成为可能。随着网络设备的增多,这些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三、智能的规范与发展
斯蒂芬·霍金等著名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表示担忧,认为可能导致人类灭绝。这种担忧促使越来越多的技术专业人士呼吁规范AI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协会已经开始探讨机器人的自主性是否可能达到危险的程度。这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合理开发和监管AI技术的广泛讨论。在追求科技进步的我们也需要确保这些技术为人类带来福祉而非灾难。在机器人为我们提供便利的也要防范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将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谷歌引领AI新篇章:Deep Mind创始人联手打造人工智能大宪章
最近,谷歌旗下隐秘的“Deep Mind”人工智能项目的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联手众多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工智能大宪章”。谷歌官方表示,这份宪章旨在将AI管理的原则具体化,从而确保斯蒂芬·霍金的担忧不会成为现实。
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一规范将通过干预还是行业标准来实施——未来五年,人工智能无疑将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但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如何确保其在造福人类的同时避免潜在风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无人机:从军事争议到日常生活的无缝过渡
过去几年,“无人机”在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最初为军事应用而生的无人机,在主流媒体上曾是一个充满争议且高度政治化的话题。在近六个月的时间里,消费者使用的无人机呈现出井喷之势。从观鸟设备到高端儿童玩具,无人机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多样化。众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无人机提高供应链和送货系统的效率。
尽管部分应用可能仅仅是宣传噱头,但无人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其非凡的积极价值。从为喜马拉雅山的医院提供抗生素到为悉尼的学生运送大学课本,无人机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公关噱头。随着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预期无人机在消费领域的政治化争议将逐渐消解。虽然存在着规范不易以及原有军事应用目的等问题,但无人机的运输优势和应用前景足以解决这些顾虑。
消费机器人技术迎来发展黄金期:低成本硬件成主要驱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硬件组件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成为推动消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成本的降低部分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因为许多用于手机的通用组件正是机器人所需的(如摄像机、传感器、语音识别组件等)。拥有一台个人机器人的梦想不再仅限于富豪阶层,而将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现实。
全球领先的机器人风险投资公司Grishin Robotics的负责人Dmitry Grishin认为,低成本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如树莓派和开源Arduino板,也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些低成本组件催生了家用机器人运动的兴起,使得机器人爱好者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打造自己的自主设备。
虽然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机器人技术拓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但仍然存在挑战。例如,充足的电力供应仍然是消费机器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机器人仍然受到“重量/功率”比的限制。尽管摩尔定律有助于降低内部电路的尺寸和成本,但要实现消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电池和电机技术仍需取得突破。
虽然存在一些技术和上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AI及无人机的日益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五年这些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机器人培训
- 关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五个预测
- 18年机器人市场发展渐缓,但7月的融资竟有增无
- 全球最像真人的10款人形机器人
- 人工智能软硬一体化发展趋势报告2025深度洞察
- 孙正义惊世之言,2050日本经济将成全球第一,依
- 打造高效运营底座,极智嘉一体化软件系统彰显
- 无人机监测险情 机器人排查隐患 黄河防汛有了高
- 大疆发布新品Mavic 3行业系列,以先进技术赋能测
- 全世界第一个觉醒的AI,也只是个工具人
- 稀土永磁龙头发布业绩 净利润同比增长110%!下游
- 人工智能治理之旅:发展与机遇
- 协作机器人行业内卷的2021,躺平还是开创一个新
- 探索科技想象力 阿童木机器人释放新动能
- 这是AI最好的时代
- 活性物质突破为下一代机器人的随意变形开启了
- 人造肌肉“以柔代刚” 在微细管道巡检探测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