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机器人做的手术已超3万例天智航总经理徐进:让骨科手术机器人下基层、出国门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对着机器人说出受伤类型和状况,随后就能接受无需医护人员参与的外科手术,这一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科幻不再是空中楼阁。回溯至1992年,全球第一台手术机器人RoBoDoc诞生,那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虽未达全自动境界,但已可辅助医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的真正产业化自天智航上市始。
作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领军人物,天智航总经理徐进在2023年2月的最后一天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他深入探讨了公司研发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动力,以及进入基层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决心与压力。他也对行业有序发展表达了期望。
徐进指出,当前国内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并无代差,但海外巨头除了手术机器人技术外,还涵盖了假体、植入、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整合形成了强大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追赶的目标。
他强调,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国内企业不应陷入参数上的“内卷”,相反,应在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性能指标上不断“外卷”,以加速产业生态的形成。
天智航的产品颇具“科幻”色彩。当很多人对手术机器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影视作品时,天智航已将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主业,并累计参与了超过3万例手术。从一项骨科机器人国家863项目起步,天智航成长为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并参与到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工作中。其市场认知度仍有待提升。
那么,市场为何需要骨科手术机器人?徐进以“木匠”和“指挥家”的角色转变来阐释。他提到,有些骨科医生戏称自己的工作为木匠活,涉及具体的锯切、打孔等操作,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需要师徒相传、依赖经验。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更像是手术现场的指挥家,借助超越人类生理能力的智能化工具,有序完成手术。
不同于电影中的全自动手术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的定位是医生的操作助手,需要手、眼、脑共同辅助医生完成手术。其中,“手”是灵活的机械臂,执行精准操作;“眼”为医生提供患者位置跟踪;“脑”则指完成术前规划。
骨科手术的多样性决定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复杂性。天智航研发第三代产品天玑能够覆盖多种类型的骨科手术,已在国内百余家医疗机构进行常规临床应用,并主导了超过3万例手术。大多数主导手术的医生来自大三甲医院。徐进自豪地表示,不少医生表示已经无法回到徒手操作的时代。
天智航的产品研发始终从临床需求出发。在推出天玑系列之前,天智航已研制了两代骨科手术机器人。虽然这两代产品已因注册证到期退出市场,但它们为天智航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脉络提供了独特视角。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是,天智航始终注重让用户成为“老师”,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这使得天智航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徐进认为,全球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主要是因为这一手术流程相对标准化,更容易实现商业价值。尽管海外手术机器人领先国内发展十年,但对于天智航这样的公司来说,从临床需求出发而非商业空间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道路上,天智航面临了许多挑战。由于创伤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公司在产品外观和功能的研发上经历了许多波折,摸索了近十年才取得突破。脊柱手术机器人和关节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时间逐渐缩短,预计后者将于2023年面市。公司还推出了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平台,覆盖创伤、脊柱和关节等多个领域。
此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仅限于手术的某些环节,未能覆盖全程,临床获益有限。天智航决定在一个手术机器人平台上实现三大类手术,这一创新决策旨在适应中国骨科发展的特点。中国的医疗机构骨科多是混业的,不设亚专科,因此国产骨科机器人必须适应这种混合情况,不能完全走西方专业化的道路。
虽然市场布局面临困难,如天智航2022年实现营收下降、利润亏损扩大等,但公司仍在持续努力推进产品下沉基层市场。基于“城市包围农村”的市场布局路线,公司的骨科机器人产品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人民医院等大三甲医院,但基层市场的拓展仍任道重远。
为了推进产品进入基层医院,天智航开始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所需的技术服务,并根据手术数量收取费用。公司还计划建立骨科机器人的远程指导和操作平台,帮助基层医生掌握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技术。
天智航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患者是否选择骨科机器人手术不仅取决于手术效果,还取决于“性价比”。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费用较高,需要纳入医保或提供其他解决方案以降低患者负担。
随着医疗机器人赛道的热度不断升温,天智航期望与行业共同形成创新业态。在资金的簇拥下,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2022年至少有10款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其中关节手术机器人占据重要地位。天智航将继续努力,与各方共同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临床试验与研发检测阶段,活跃的参与者众多。其中,既有像史赛克、美敦力、捷迈邦美这样的国际巨头,也不乏天智航、微创医疗和铸正机器人等国内实力企业。这些企业都在积极地为进入市场做着深入的技术储备与战略布局。
随着新企业的不断涌入,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条赛道愈发竞争激烈,行业内的每一次进展都备受瞩目。在2022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审批情况也呈现积极态势。这些活跃的企业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对于监管部门的提前介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徐进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这是对创新行业业态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医疗设备落地、政策购买服务等方面,企业可以与公立医院合作探索。在支付方面,如果能为创新技术提供医保支持,放开自费与商保等多元支付方式,这将给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多选择先进技术的权利,为创新产品或服务逐步纳入医保奠定基础。
国际化一直是天智航的核心战略之一。尽管目前全球市场上被认可的国产品牌不多,但徐进坚信,只有技术卓越、临床价值独特的产品才能在医疗行业中树立品牌。为此,企业需要以开放的态度与海外企业合作,提升技术自主性。天智航的“天玑2.0”已经获得了北美认证,即将获得欧盟的销售认证。接下来,公司还将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招募专业人才推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市场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接受度更高。天智航的全球化战略不仅限于某一地区,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其全球化布局的目标。这家企业正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战略布局,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书写着新的篇章。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