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正非万字访谈,聊聊5G和人工智能的“伪需求”
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采访实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篇实录中,任正非对华为以及整个科技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关于5G的话题更是备受关注。
任正非在采访中明确表示,5G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华为在其中的成就也被外界过度解读。他强调,目前5G仍处于演示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段距离。他认为,一些媒体报道的5G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个演示,并不能代表5G的广泛应用。
关于5G标准的确定过程,可以回溯到2018年。在这一年中,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主导了多次会议,最终确定了R15标准,标志着第一阶段全功能版本完成。其中包括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种模式。而任正非提到的高通主导的LDPC码和华为主导的Polar码之争,实际上是各方在争夺未来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虽然华为在Polar码研究上取得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就掌握了完整的5G标准。
事实上,完整的5G标准要等到第二阶段R16标准完成后才会形成,预计时间是2020年3月。在此之前,各方仍在就R16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争夺。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LDPC码和Polar码外,还有其他编码方案在讨论中。这场竞争并非简单的胜负之争,而是各方对未来通信领域发展的战略布局。
任正非在采访中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科技行业的竞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都在积极争夺话语权和市场地位。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关注科技发展本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不是被过度夸大的宣传所误导。我们也应该看到华为等科技企业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的努力和贡献,期待未来科技行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一、关于eMBB、mMTC和URLLC
eMBB领域主要涵盖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而Polar码和LDPC分别在信令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关于Polar码在5G中的采纳,背后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体现。它的胜出凸显了中国通信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二、全球视野下的5G参与者
尽管全球舆论都在热议中国在5G领域的地位,但实际的参与者远不止华为一家。爱立信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在推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的进展显著,展示了其在5G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诺基亚也在积极布局,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积累,在5G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三星作为后起之秀,也在不断努力追赶。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聚焦巨头背后的成绩与策略
以爱立信为例,其参与了大量的5G技术研发和测试工作,并且获得了多份商用合同。其在多个频段上的突破和与各大芯片厂商的紧密合作,使其在业界保持领先地位。诺基亚在兼并多个巨头后实力大增,其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值增长都得益于其在5G领域的布局。三星也不甘落后,其强大的网络覆盖和网速优势使其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这些巨头都在积极备战5G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三星的5G之旅与人工智能的真伪探索
在激烈的科技竞赛中,三星于2018年5月率先推出了符合业界最新标准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这一举动标志着三星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彼时,华为的巴龙和高通的X50 5G版本仍在研发阶段。随后,三星联合韩国几大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5G测试,展现出了其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
尽管在工信部信通院组织的5G测试中,华为完成了所有测试项目,但其他企业的完成度亦不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星因某些原因开始测试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华为暂时领先无疑,但考虑到所有企业仍在大规模测试阶段,5G的商用时间至少要到2019年底到2020年中才有可能。
对于5G技术的过度炒作,任正非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技术的超前研究并不代表社会需求已经产生。当前社会对5G的需求可能被夸大,真实的市场空间并未达到想象的那么大。任正非以无人驾驶和更高带宽的需求为例,提出了当前技术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观点。他认为,期望技术完全替代实际需求并不现实,真正的需求应当是系统工程的全面满足。他质疑当前所谓的“5G需求”可能是资本裹挟的“伪需求”。
与此人工智能领域也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任正非提出人工智能可能是泡沫的观点。他指出,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在办公系统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大部分机器人公司可能会面临困难。人工智能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但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达特茅斯会议上的初步提出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的共同努力,再到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和Alpha Go的出现,人工智能正在逐渐觉醒。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如科大讯飞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成就,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一次会议上,科大讯飞提供的“智能翻译”被爆料并非采用真正的AI翻译技术。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真实水平的质疑。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真实应用来验证其效果。只有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能技术。我们需要保持对人工智能的理性认识,既要看到其巨大的潜力,也要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关于科大讯飞会议的不当行为
近日,科大讯飞举办的一场会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悉,会议方面未提前告知参会同传人员会场将使用语音识别字幕,并且在直播时未征得同意就擅自使用他们的翻译成果,这一行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这不仅给外界造成了“所有成果都是AI翻译”的误解,也忽视了同传译员们背后的辛勤付出。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AI技术虽然令人瞩目,但在此次事件中,它更像是一个速记和录入工具的角色。这让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而不需要人类的参与和贡献。
关于此次会议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科大讯飞全程并未使用AI翻译,但宣传却大肆渲染其智能语音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国际高端会议的中英文频道切换、智能翻译和自动语音播报。这种宣传方式无疑让人产生怀疑。
回顾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AI同传技术在各大国际会议上的应用,我们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在博鳌亚洲论坛中,腾讯AI同传出现了单词乱码、卡机等状况。搜狗AI同传在大会上也有出错情况,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诚实地承认其机器翻译准确率为90%,而不是过分夸大。
与此国内其他科技巨头如百度、谷歌、微软等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弱智能阶段。许多企业为了热点和营销而炒作,真正投入研究的企业并不多。如果缺乏持续的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只是一场泡沫。
无论是5G还是人工智能,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手中。国内的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底层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在没有基础研究导向的创新都是伪创新,建立在伪创新之上的需求也都是伪需求。我们应该对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冷静态度,鼓励真正的创新和研究,而不是仅仅追求热点和营销。
机器人培训
- 从任正非万字访谈,聊聊5G和人工智能的“伪需求
- 助力科技兴警,爱上智能警务机器人用技术创新
- 深藏在山洞里的伊朗无人机深达数百米
- 能端茶倒水还会察言观色,CES 这个人形机器人成
- 烟台无人机助飞未来“云执照”促进就业
- 孟昭莉:趋势新思维,腾讯人工智能促进政务服
- 盘点2015中国机器人行业最具潜力上市公司十强
- 无人机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843.1亿美元
- 西安人工智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 数控机床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必争领域
- 第六届上海国际耐火材料展览会
- 日本科学家研发出“可食用机器人”,创造全新
-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多家机器
- 新势力、新场景、新价值 2023年WAIC西井科技携多
- 什么是智能教育机器人
- 商用机器人公司排名,中国商用机器人厂家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