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从“破烂”里淘出千亿商机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一个论坛上指出,动力电池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电池成本在一辆车中的占比飙升至40%甚至50%,引发了行业内广泛的讨论。
朱华荣透露,根据公司的统计数据,不同新能源车型的单车成本上涨了5000元至3万元。他明确表示,“贵电”对产品的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电池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超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价值。
新能源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苦“贵电”久矣。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抱怨,他们实际上在为宁德时代打工。而宁德时代也诉苦,自己只是在利润边缘挣扎。
动力电池价格的飙升背后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今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如锂、钴、镍等价格均大幅上涨,锂价更是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据上海钢联最近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的现货均价已经飙升至59万元/吨的高点。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高烧,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可能是破解“贵电”问题的关键之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推出的报告指出,退役电池具有较高的剩余容量,并在多种场景下可实现梯次利用。退役电池中还含有锂、钴、镍等有价值金属,可以进行资源再生利用。
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经过专业化、规模化的再生处置,其内部的潜在污染源将直接暴露于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动力电池回收被形象地称为“车轮上的矿山”,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痛点以及未来的规范化发展,以下是详细的解答:
一、发展阶段:
2019年,前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CTO施特劳贝尔意识到了市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漠视,决定离开特斯拉,专注于电池回收业务。他成立了Redwood Materials公司,该公司迅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筹集了近8亿美元的资金,估值达到约37亿美元。Redwood Materials与多家企业合作,包括松下与特斯拉的超级电池工厂以及远景动力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电池工厂。看到如此高利用率和高潜力价值的行业前景的,不只是斯特劳贝尔一人。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在逐步壮大。
二、面临的痛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的到期和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潮的到来,市场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行业面临一些痛点挑战。一是技术和设备不足够成熟;二是缺乏有效的回收网络和回收渠道;三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规范标准;四是消费者对电池回收的认知度不高。这些挑战限制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运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形成,需要解决这些痛点问题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规范化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退役潮的到来和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初步形成规模和相关机构正在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标准以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行业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提高回收效率和回收质量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电池回收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只有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向更加规范化和成熟化的未来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社会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巨大的市场容量众多企业纷纷跑步入场参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尤为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新增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更是接近3万家企业体现了这一行业的火热程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宁德时代、天赐材料、格林美等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加速入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领域内的参与者众多,根据其角色和定位,大致可分为四类:整车企业,如比亚迪、蔚来、东风汽车;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原材料供应商,如华友钴业、厦门钨业;以及第三方企业,如格林美。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多元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整车企业、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原材料供应商纷纷涉足电池回收业务,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直接布局、参股或控股第三方回收企业等方式,共同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形成行业壁垒,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并保障原材料供应,形成动力电池供应链的闭环。
以宁德时代为例,该公司通过收购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邦普循环切入电池回收业务,并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如今,邦普循环已建设了221个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全国占比达到50%。
近期,工信部公布了一份拟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四批),公开征求意见。若此次公示通过,加上前三批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将超80家。这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加速进入正规竞争阶段。
尽管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业内主要采取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来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对于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通常采用梯次利用,继续应用于储能及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而对于不符合梯次利用标准的电池,则进行拆解回收,提取其中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梯次利用技术亟需突破、自动化技术装备有待升级等问题突出。非正规回收渠道和不合规回收手段的存在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尽管如此,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政策的密集出台和行业的不断探索,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立正在逐步完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四条路径尤为重要:一是将回收利用需求融入电池产品设计中,从源头上提高电池的回收利用率;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智能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国正逐步成为汽车供应链变革的核心枢纽。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各方主体如动力电池企业、整车制造商、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等,正在共同致力于开发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旨在将梯次和再生利用需求与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阶段紧密结合,推出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产品。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我们正在探索构建规范的回收网络。我们鼓励产业链企业共建共享回收服务体系,完善责任归属和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回收网点的标准化建设,提高网点的利用率,并降低网点建设成本。这将确保产业链企业在各地区都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还致力于改善退役电池的运输效率。通过与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利用企业和物流运输企业的紧密合作,我们正在探索最佳的退役电池运输方案。这种合作旨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形成相关的行业标准。
为了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还设想在一定区域内设立运营中心。这个运营中心将由所有参与该区域的动力电池回收从业者以及共同出资建立。运营中心将提供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物流、贮存、溯源、残值评估、拆解等基础务。这不仅有助于节省成本投入,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相关标准建设,还能确保在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阶段,各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完善动力电池的准入机制,推动体系建设,并探索更多商业模式。只有守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环,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展现出其绿色底色。我们期待着与各方共同合作,推动这一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