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现井喷,什么时候量产?

机器人培训 2024-12-14 11:25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华为鸿蒙引领未来,机器人赛道风起云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华为再次引领潮流,推出了全球首个搭载华为鸿蒙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这一创新产品,无疑在全球科技圈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继华为手机、华为汽车、华为昇腾芯片之后,华为又一次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这次,他们瞄准了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

这款人形机器人拥有17个自由度,配备双摄像头和两个计算系统,其开源的鸿蒙版本还支持图形化编程和高级编程语言,满足各种编程需求。基于人形机器人的万物智能互联系统,这款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除了华为,国内其他人工智能企业也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深兰科技发布的全球首款大模型轮腿式家用AI机器人,具有自主意识,能与人互动聊天、回答提问,甚至能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给出生活建议。这一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小米、小鹏、科大讯飞等企业也陆续加入这一赛道。

机器人产业规模正在快速扩大,这个赛道的格局也逐渐明朗。虽然“ROBOT”这个词是20世纪才出现的,但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梦想已经延续了千年。从战国时期的“能倡”,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中国对于机器人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6万亿美元。这个赛道的不热闹,充满了竞争与机遇。华为鸿蒙的推出,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数字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集中爆发期。特别是自“十三五”规划以来,随着国家对AI技术应用的重视不断加强,机器人作为AI的主要载体,其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整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根据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2年底,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513亿美元。在这一市场中,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占据约33.9%,达到174亿美元。更令人瞩目的是,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2%,产业发展前景整体向好。

在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明确指出,近年来,核心零部件协作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赛道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聚焦点,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关注。

从融资市场角度看,目前获得融资的企业主要分布于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其中,逐际动力、镭神智能、天创机器人等企业均完成了过亿元大额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8月至9月期间,机器人领域就发生了42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

显然,在市场牵引和政策引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投融资持续活跃,机器人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与资本联动发展的格局,产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美好生活新图景的迫切需求,使得机器人产业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这片蓝海市场日趋明显,产业发展正面临重要的窗口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以AI、生物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时代已经到来,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技术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

当下,国内机器人产品大致分为工业(生产用)和服务(生活用)两大类。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主要引领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这类机器人因其特殊的应用场景,与日常大众生活关联度较低。

而服务机器人,则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以个人或家庭服务的形式出现,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也是应对老龄化的得力助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36.6万台,同比增长68%,而服务机器人的产量更是达到了921.4万台,同比增长4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服务机器人在产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服务机器人又可细分为商用和家用两大类。商用机器人主要出现在公共场所,如餐厅、客服、自动驾驶等领域。家用机器人则更多以家用电器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不少智能家电也可以被归类为机器人。

在家用机器人领域,还可以按照应用场景进一步划分为功能型机器人和陪伴型AI机器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大多属于功能型机器人,例如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而陪伴型AI机器人产品相对稀缺,这个领域基本属于尚未大规模开发的蓝海市场。

最近,工信部正式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这标志着AI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井喷”时期。在这个时期,产品研发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机器人市场将更加广阔,更有潜力。重塑未来:人形机器人时代的崭新篇章

当我们谈论工业机器人时,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其“重工业”的属性。人形机器人在功能设计和应用上却更偏向于“人”。它不仅需要执行机械任务,更要具备自主感知、智能交互等先进的AI能力。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这不仅是一次形态的转变,更是一次技术路线的飞跃。

这一变革得到了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达闼机器人创始人、CEO黄晓庆表示,这份政策是全球首次由出台的、针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顶层设计文件,其中包含了明确的规划、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业界预测,它最终将成长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片“超级蓝海”。这片蓝海的涌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全球各大企业已经纷纷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并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小米的“铁大”、特斯拉的“擎天柱”只是其中的代表。诸如挪威的1X Technologies推出的“EVE”,智元机器人的双足机器人远征A1以及深兰科技的AI机器人“兰宝”等也备受瞩目。这些机器人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成果,更预示了未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深兰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在发布“兰宝”时曾指出,未来的时代将是人机共存的时代,也是善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大展宏图的舞台。在他看来,“机器”侧重于规模化与精确性,而“人”则着重于思想与个性化。将机器人视为“机器”还是“人”,不仅决定了产品的研发路径,更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

陈海波进一步强调,AI企业的客户群体选择,直接反映了其对机器人的定位。深兰科技作为一家同时服务B端和C端用户的企业,其推出的AI机器人产品“兰宝”从一开始就被当作“人”来开发。通过引入成熟的大模型技术和软硬协同的研发思路,“兰宝”不仅确立了一条以人为本的机器人开发路线,同时也彰显了企业在机器人研发领域的重要实力。

在今年的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并展示了结合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创始人刘庆峰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基于超脑平台AIBOT,融合了认知智能、运动智能和具身智能,使其具备了在复杂地形行走、开放场景寻物以及执行复杂任务等高级能力。

接下来,科大讯飞将以人形机器人为平台,推动“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具身大模型的发展,以更好地助力机器人的脑力升级。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随着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国内AI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机遇。那些拥有深度学习、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的企业正在不断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迎来“奇点时刻”。

尽管趋势向好,挑战也同样巨大。目前AI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还存在局限,如系统集成门槛高、算法开发困难、进化能力弱、硬件选型和适配难以及上下游生态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机器人的生产力释放。AI机器人涉及大量数据收集与处理,对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问题本身,正是寻找答案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对中国AI机器人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即便面临法律和的挑战,我们依然有信心应对。要知道,连芯片这样的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中国的AI机器人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希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