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结束半年停摆,人工智能将如何颠覆明星之路?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塑影视产业的面貌。当前,自制的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虽未能达到电影级别的质量,但这一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未来,普通人制作的山寨电视节目可能会比等待专业工作室或流媒体平台制作更为便捷。人工智能的潜力之大,令人瞩目,其真正的实力尚待全面观察。
人工智能不仅不会削弱明星的影响力,反而使知名名人得以在任何时间、以多种形式进入所有市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想象一下,双手合十,戴上耳塞,就能沉浸在全能之星的崛起之中,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今年,好莱坞经历了一场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罢工。如果要总结今年好莱坞的主题,与科技之间的“斗争”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条。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与电影和电视制片厂、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之间的临时协议达成,标志着这场美国娱乐业史上重大的罢工在持续118天后终于结束。
这场罢工的背后,凸显了好莱坞对新兴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复杂态度。人工智能在好莱坞引发了一场革命,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影视产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将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当地时间11月10日,SAG-AFTRA揭晓了崭新的劳工协议细节,其中包含了令人振奋的加薪消息、福利大提升,还有针对人工智能的周全保护。这份协议首创性地设立了针对流媒体收益的参与奖金,并首次纳入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同意和补偿保护条款。
“时代呼唤如此协议”
好莱坞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停工事件,此次罢工堪称好莱坞历史上时长最长之一,导致娱乐制作行业停滞近四个月。好在11月9日午夜后,工会演员得以恢复工作。此次罢工覆盖范围广泛,与美国编剧工会从5月至9月底的罢工部分重叠,这是六十年来编剧和演员首次同步罢工。9月27日,随着协议的达成,编剧罢工宣告结束。美国编剧工会成员在10月9日已正式批准了该协议。
演员方面,演员工会全国委员会中高达86%的成员投票支持谈判委员会与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达成的临时协议。该协议的条款仍需要工会成员的最终批准才能生效。投票期自11月14日开始,将持续至12月的第一周,为期21天。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演员工会将为这16万名成员详细解读协议内容,以便他们做出明智的投票选择。普遍预期这次投票将会顺利通过。SAG-AFTRA主席弗朗·德雷舍(Fran Drescher)和全国执行董事兼首席谈判代表邓肯·克拉布特里-爱尔兰于11月10日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经过长期努力达成的协议。这份协议的摘要超过80页,尚未公开。
这份被誉为行业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协议,包括了超过10亿美元的新工资和福利计划资金。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演员在流媒体节目中的工作设立了一项新基金。该协议还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工资模式,使许多演员的工资立即上涨7%,群众演员的工资上涨11%。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工资将在2024年和2025年再次经历小幅增长。
回溯至好莱坞的历史长河,我们不禁会注意到,上一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发生在遥远的2007年至2008年间。那时,编剧们因网络制作内容的公平补偿和iTunes等服务下载内容的更优报酬而发起罢工。在知名美剧《纸牌屋》崭露头角和流媒体巨头Netflix进军原创内容之前,流媒体尚未成为娱乐产业的主导力量。从那时起,流媒体逐渐改变了娱乐行业的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种变革也催生了今年的新一轮谈判。工会站出来,为编剧和演员争取在流媒体服务中的更高报酬。与旧有的发行模式相比,好莱坞的工作人员在作品通过流媒体播放时获得的额外收益或版税显然减少了许多,这引发了他们的广泛抱怨。
当克拉布特里-爱尔兰在6月决定发起罢工时,他向《连线》杂志明确表示:“他们拥有21世纪的流媒体商业模式,却坚持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付费方式对待演员、编剧和其他创意人员。”他坚定地说,“这是行不通的。”
克拉布特里-爱尔兰向《》透露,他们不仅期望增加资金,同时也希望改革流媒体系统中资金分配的方式,以便为演员们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随着流媒体颠覆娱乐产业,引领老牌企业如迪士尼纷纷涉足自家的流媒体服务,其背后的力量显然无比强大。但有一个议题在今年引发了娱乐圈更为广泛的关注——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似乎更具有颠覆行业的能力。
11月9日,演员工会在X平台(前Twitter)上宣布达成临时协议时,重点强调了“保护成员免受人工智能威胁”。这一“威胁”一词反映了行业内许多人士的观点和担忧。他们担心人工智能会被用于扫描演员的身体特征,并在未经同意或补偿的情况下重现他们的表演。大型语言模型可能被用于剧本创作,以排挤编剧的方式服务于影视制作。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之前,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曾提出允许制片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演员进行扫描,甚至在演员去世后都可以未经同意使用这些扫描结果。面对这样的做法,演员工会坚决反击,要求获得赔偿和同意权。显然,人工智能对娱乐业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娱乐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在协议的漫长谈判过程中,关于人工智能合成演员使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最新的协议规定,制作任何类型的演员甚至是群众角色的数字复制品时,工作室必须向演员提供详细的知情同意书,其中必须包括预期用途的详尽描述。演员在创作任何形式的数字复制品时都应获得公正的补偿。这一要求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我们首次以明确的语言涵盖了表演捕捉工作的规范。”克拉布特里-爱尔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进一步强调了此次协议的重要性,指出这是一个保护演员权益的里程碑式协议。
德雷舍在发布会上提到,人工智能问题一直是最后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她表示:“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三个月的变化相当于一年的发展。”为了确保与时俱进,SAG-AFTRA和AMPTP将按照新协议每年举行两次会议,以便及时跟踪并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
克拉布特里-爱尔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与电影公司的合同每三年才协商一次,这使得跟上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变得极具挑战。“考虑到人工智能在过去18个月里取得了多大的进展,甚至很难想象2026年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她这样说道。
美国编剧工会在9月达成的协议中也提供了严格的保护措施。这项协议确保人工智能生成的材料不会被用于再次创作剧本,防止工作室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编剧的脚本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这无疑为编剧们提供了一层重要的安全保障,确保他们的作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随着罢工的暂时结束,新技术的冲击依然持续影响着好莱坞。演员兼电影制片人亚历克斯·温特(Alex Winter)在近期的文章中指出,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劳工危机和罢工,但今年的情况却显得尤为不同。
在高度复杂和无处不在的机器学习工具的快速发展下,劳动力的压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演员们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复制品取代的风险,他们的声音可能被彻底窃取。编剧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作品被ChatGPT抄袭的困境,导演的风格被MidJourney抄袭和复制,剧组的所有领域似乎都已经准备好被工作室和大型科技公司利用。这种冲击不仅局限于艺术创作领域,更延伸至整个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
温特认为,工作室似乎并不愿意向艺术家透露真相,而且很难证明机器学习的输出出处。阻止这些工具学习工作室获取任何所需数据也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企业而言,先行动再请求原谅已经成为一种策略。温特坚信工作室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工作室和艺术家一样,也受到大型科技公司贪婪胃口的威胁。工会和AMPTP坐在同一个救生筏的两侧,他们必须共同面对这一挑战。
探索未来:人工智能与影视产业的交融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领一场全新的创新浪潮。尽管自制的人工智能视频目前尚未达到电影级别的质量,但未来的可能性令人充满期待。或许有一天,普通人制作的山寨电视节目将成为比等待专业工作室或流媒体制作更为便捷的选择。此前,人工智能的崛起曾让好莱坞产业陷入短暂的停滞,但其真正的潜力尚未完全展现。
与此仍有许多人怀揣热情,积极拥抱新技术。《实习医生格蕾》的明星扮演者、演员工会谈判委员会成员杰森·温斯顿·乔治(Jason Winston George)在平台上发表了一系列观点。他认为,在技术革新的大潮中,试图阻挡潮流并不现实且不可能。新的保护措施实际上能让演艺人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中畅游,自由运用脸部和肖像权。
杰森·温斯顿·乔治的这番话语透露着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深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将在影视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像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正积极面对变革,拥抱新技术,为未来影视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他们明白,与其试图阻挡科技的进步,不如积极适应并利用新技术,开创更广阔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无疑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黎明时期,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精彩的变革与创新。乔治表达了一种新的工作设想,他认为通过新协议,他可以在家中完成工作并获得更好的生活与工作平衡。他写道:“如果制片人想以协商的价格支付我,让我呆在家里——或者让我从事另一份工作——同时利用我的人工智能数字复制品进行重拍。”这样,他将能够一举两得。
在最近的音乐界动态中,披头士乐队的《Now And Then》单曲于11月2日发布,迅速在音乐排行榜上崭露头角,被誉为“历史性的一天”。这首歌的一大特色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已故主唱约翰·列侬的声音进行“复活”。在此之前,乐队成员曾尝试从磁带中提取列侬的声音,但由于技术难题,这首歌的发布一再被推迟。《Now And Then》的音乐视频也在同一天发布。据成员保罗·麦卡特尼表示:“约翰的声音曾被钢琴声淹没,每当试图提取更多他的声音时,钢琴声就会干扰,使音乐变得模糊不清。”《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彼得·杰克逊通过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分离了列侬的声音,让这首歌曲得以面世。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让乐迷们重新感受到了约翰·列侬的独特嗓音,也为音乐界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在11月9日,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题为《全能之星(omnistar)的黎明——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成名之路》。文章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娱乐圈的影响,并指出,虽然明星们可能会担忧这一新技术会窃取他们的作品,并赋予那些缺乏才华的表演者竞争观众的能力,但事实上,真正从新科技中获得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些抱怨最多的名人。
人工智能并非要削弱明星的影响力,相反,它可能会使最知名的名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未来,他们将能够以各种形式进入所有市场,无所不能。无论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其他新兴技术,这些明星的影响力将无处不在。他们只需双手合十,甚至只需戴上耳塞,就能感受到全能之星的崛起所带来的震撼。人工智能与娱乐产业的结合,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新时代的来临。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