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机会是细分领域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迎来其创立的第18个年头之际,今年的庆祝方式却不同寻常。微软没有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而是创办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这个特殊的聚会邀请了众多曾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前辈们,共同探讨学术和产业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分享了在IT、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发展心得。
这场院友会上的亮点之一是苏州天准集团董事长徐一华的演讲。他以“工业机器人行业简报”为主题,为与会者带来了工业机器人的前沿信息和未来展望。徐一华董事长的演讲内容生动且引人入胜,以下为其演讲的精炼摘要。
他首先概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从技术的成熟到市场的蓬勃发展,无不体现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和活力。接着,他深入探讨了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和最新进展,包括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策略。
徐一华还展望了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制造业、物流业还是服务业,工业机器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推动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
整个演讲内容既深入又生动,不仅展示了徐一华对工业机器人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作为一个交流平台的价值和意义。工业机器人领域概览
随着时代的步伐,工业机器人逐渐成为了制造业的核心力量。谈及这一领域的火热,背后有两大驱动力在推动。
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当下社会,由于多种因素如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人口数量减少,以及人口素质提升带来的纯体力劳动意愿降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它们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利器,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机器人的崛起还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为服务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服务机器人在这一背景下,不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工具,更是智能、灵活的助手,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火热,不仅仅是因为其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更是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技术革新和智能化趋势。在这个时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新宠,引领着工业4.0的浪潮,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徐一华的制造业洞察
徐一华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其丰富的制造业背后隐藏着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他亲自走访了逾两百家的制造业工厂,深入探索其奥秘。
制造业,看似复杂,实则不然。它主要依赖于重复性的工作,其生产过程的核心是物料。物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断被存储、移动、加工、组装和检测。简而言之,中国的庞大制造业体系,归根结底,就是围绕这些核心环节展开。这些环节如同制造业的脉搏,维系着整个产业的生机与活力。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复杂性和深度。
提及物料,我们可能会想到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基础材料,然而每一种材料都可以再细分,金属有众多种类,塑料亦是如此。物料的形态各异,无论是固体、流体还是其他形态,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将这些不同的物料组合在一起,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
想象一下,我们需要将不同的金属、塑料、玻璃和陶瓷等材料,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精确的组合和搭配。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工艺和细节处理,都是极其复杂和繁琐的。我们需要对这些物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才能确保组合后的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性能。
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只有深入理解物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才能将它们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谈及加工工艺的复杂性,以汽车制造为例,其涵盖了车、铣、刨、切、磨等基础工艺,更深化者如锻造、冲压以及表面处理、热处理等特种工艺。这些工艺组合起来,犹如拼图般繁复。
这些材料的存储、运输、加工、组装到检测,每一步都离不开设备的支持。这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它们共同推动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如同交响乐团中的每个乐器,虽然各自独特,但共同奏响美妙的乐章。这个产业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产流程,更是一个涵盖了众多技术和工艺的复杂系统。工业自动化行业概览
在宏大的工业自动化学科中,有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光装备制造业的中国生产总值已达到惊人的数字,占到了中国的GDP相当可观的一部分。那么,这一产业究竟涵盖了哪些内容呢?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一领域的复杂性呢?
业界专家徐一华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他指出,工业自动化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核心部分:零部件、设备和项目与应用。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产业链。
谈到设备部分,其核心在于物料处理。想象一下工厂中的生产线,自动化机械如何精准地抓取、搬运和放置物料,这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而零部件,作为设备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整体表现。它们是构成设备的基石,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来看项目与应用,这是关于解决方案的探讨。工业自动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操作,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而诞生的。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和场景,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汽车制造、电子组装还是食品加工,工业自动化都能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就展现在眼前。零部件为基石,设备为桥梁,项目与应用为终端解决方案,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工业自动化行业的繁荣发展。这一产业不仅关乎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这一领域里,中国正逐渐展现其强大的实力和潜力。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图中展示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分支。其中,关节臂机器人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在现阶段,它更像是一种机械手臂,远远算不上手,因为它还没有手指和传感器,更无法使用大数据等技术,因为这类技术在这里并不必要。
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虽然看似庞大,但实际上规模有限,一年的销售量大约为25万台,市场价值约100亿美金。以著名的KUKA机器人为例,其年销售额达到3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用于研发“物料核心”和机器人本体,另外20亿欧元则投入到项目与应用的方案集成中。除了KUKA,还有ABB、发那科以及安川,这四大机器人公司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他们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市场的一半,价值约50亿美元。
这四大家族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从技术实力还是市场规模来看,他们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对于想要进入这一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要想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并不容易。工业机器人这个领域需要高度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以及深厚的市场运营经验。尽管挑战重重,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销量虽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近7万台,但其中关节臂机器人占据的仅为4万台。在这关键的4万台市场中,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仅达到五六千台,销售额占比不足百分之十。可以说,这一领域的利润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都在艰难维持生计。这一切并未阻挡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步伐。实际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扶植,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这个新兴的产业中,国产机器人还在不断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技术,逐渐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虽然目前的利润状况并不理想,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们正在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推动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中国企业的潜在机遇
工业机器人行业,常被视作汽车行业的“私生子”,紧密而独特。正如徐一华所指出,当代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是为了满足汽车制造业的需求而诞生的,其性能参数无一不是围绕汽车生产流程而精心设计的。在实际应用中,工业机器人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尺寸以及换型时间等关键参数,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效率。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或许正是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研发中的巨大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工业机器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转折点上,中国企业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不断积累的技术实力,有望在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中占据先机。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不仅能够满足汽车制造业的需求,更能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解决更多行业面临的复杂问题。这不仅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可观的商业机会,更将为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企业的智慧和努力将决定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走向。我们期待着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也期待中国企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汽车行业的换型周期相对较长,虽然机器人编程的初始过程较为繁琐,但一旦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维持三到五年,这无疑为行业带来了相对的便捷性。这种稳定性仅局限于汽车行业。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电子行业的发展时,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领域,会发现其与汽车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更新换代速度。全球每年生产的智能手机数量高达10亿部,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一款新的智能手机从推出到被市场接纳的销售周期,往往只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接受订单到产品交付的时间更是被压缩到了仅仅三到四周。这种快节奏的环境对换型时间的要求极高。
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反映了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追求和需求的变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在不断地寻求创新、追求效率,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普及到各行各业已成为必然趋势。适应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并非易事。当前,中国市场在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竞争尤为激烈,四大主流厂商已经拥有多年积累,赶超并非易事。那么,中国该如何在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呢?答案在于寻找更为细分的应用领域。
在这个背景下,徐一华分享了一个生动的实例。他的一个朋友专注于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陶瓷打磨领域。家用陶瓷卫浴用品,如马桶和瓷砖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细的表面打磨。这一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颇具挑战性。由于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机器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机器人损坏。通过专注于这一细分领域,并持续进行技术优化和创新,他们的企业成功在这一领域占据了先机。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对细分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定位。正是基于对陶瓷打磨工艺的深入了解和对工业机器人的精湛操控,他们才能够开发出适应这一特定环境的解决方案。这一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只有深入理解并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将有更多的细分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掘。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开拓的企业来说,寻找并专注于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将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说到细分领域,那真的是充满无限机会啊。徐一华对工业发展的深度理解告诉我们,工业4.0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而是德国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特别是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的挑战所诞生的产物。其核心在于推动个性化生产的发展。工业4.0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工业的前几个阶段,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工业3.0是自动化的旅程,工业2.0是流水线的完善,而工业1.0则是机械化的起点。
目前,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基本迈入了2.0时代,自动化虽然只在部分产业得到普及,但这正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的十年,我们会从工业2.0逐步升级到3.0,而不是急于追求4.0。至于工业4.0倡导的个性化生产是否会成为主流需求,这个问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毕竟,概念只是概念,真正的价值在于实践中的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工业的未来会如何发展。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