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要回归家庭,连机器人也不能例外!
机器人培训 2020-02-25 07:39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1984年的第一部《终结者》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当时观众的视野。那时,人们说起“机器人”,多数还是将它跟“未来”抽象地联系在一起。而如今,人工智能已大踏步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来到了那个“未来”。
为何人工智能总与人类为敌?
但很可惜,《终结者黑暗命运》却并未与时俱进。在这一部中,虽然 “天网”已经不在,但同样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军团”却取而代之。跟第二部一样,反派仍然是强悍的高版本液态机器人,只不过更“不可战胜”。甚至,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战斗中,人类也仍然采用“机械改造人”来对抗,并且毫无疑问地仍然不占上风……
这次的“改造人”是女战士
其实,过去的《终结者》系列曾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的超前思考,譬如未来的人类总是想阻止曾经的自己发明人工智能,但每一次,人类却总是要走到那个技术爆发的基点。这种对未来技术发展前景既看好又绝望的情绪,使《终结者》系列从它诞生的时代脱颖而出。想象一下1984年《终结者》问世的时候人们的震撼,当时他们甚至还在使用有线电话!
但《终结者黑暗命运》却缺乏足够的主题提升。这或许是因为这一部是T-800尤其是施瓦辛格所扮演的T-800的终结,而不是《终结者》系列的真正终结。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抗争未来还能继续,但卡梅隆这次必须给人们记忆中的T-800一个他们接受和满意的结局。
为此,连这个系列曾经最重要的人类男主角约翰·康纳都可以轻易牺牲,因为他的死亡被设置为T-800走向人性觉醒的转折点。
单就T-800的结局而言,我们已不能要求更多。这个第一部里的反派和第二部里的正面角色,在过去的故事里从未拥有自己的真正意志,他的立场取决于到底是未来的人工智能还是人类,派他回到现在。
但在这一部里,他自己选择进入家庭,选择保护他人,甚至还选择开了一家窗帘店!
他甚至还养了一条狗
“I ill be back”这句《终极者》系列最有名的台词,细究之下,其实不过是来自某个程序的设定。而在这一部中,施瓦辛格的“I on't be back”却是一个自由的选择。而是否能自主选择,显然是人和机器人的最大区别。
这个结局也透露了卡梅隆内心不变的反乌托邦立场——他让一个机器人“变成”了人,并认为这才是它的最好结局,显然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真正相信过它们。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