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亿的“新基建”下,物联网将“无处不在”!
这此基建大手笔让人眉目清奇,要知道在2019年,国内投资同比大幅缩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万亿,而2018年投资总额为63.6万亿。并且本次基建投资国家高度重视,我国2019年的GDP总量为99.1万亿元,这次投资相当于占比34%。
为什么叫新基建?这其实是与传统基建,或者是俗称的“铁公基”有较大的区别。“铁公基”主要针对的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铁公基”作为传统基建更像是托底的作用,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其实如果从国家科技、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来看,新基建才是发力的重点,更符合“科技兴国”的概念,根据央视发布的信息来看,其涵盖了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还有部分观点将其分类为信息网、交通网和能源网,基站建设、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信息网;高铁、城轨、城际为交通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为能源网。
本次新基建的推出,正如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推出了“4万亿”那样,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抵抗疫情冲击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从数据来看,这次疫情相比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影响更大一些,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越高经济发展越强,反之越弱,50为分水岭),今年2月份PMI指数只有35.7.低于金融危机时的38.8.
这次的34万亿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完,而是细水长流,是未来几年累计投资额,这也是借鉴了金融危机一次性投入4万亿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及房价暴涨的后遗症。比如,在本次新基建中,云南省计划总投资额为5万亿元,今年只投4400亿,河北省总投资额为1.9万亿,今年只投资2400亿元。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次新基建投资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家对于未来对于上层经济建筑的重视。今年早些时候,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内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传统经济建设和扶贫等方面获取了一定成效后,势必是要走高增长、高收益的发展路线。
国家不仅是在此次对于新基建如此重视,而且新基建其实也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上对于新基建的定义,和本次新基建的范畴对比,很容易看出,这次新基建没有明确点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在互联网基础上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心的数据采集、融合人工智能的AIoT、工业互联设备和平台的建设、泛在电力,仅从上述概括的领域就可以找出技术和设备所能应用的场景。所以,本次新基建虽然概念上弱化了,可以理解为细分到各大领域。
换种说法,可能更容易明白与新基建关系。还是举例,如果将“铁公基”包含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看做是站点之间网络的话,那、蓝牙、LPWAN等就是连接设备之间,将数据互相传输的通道。由于新基建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使用场景必不可少。
那么,在巨大的投资金额刺激下,以及疫情期间的表现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将会伴随新基建政策细水长流,并大展身手。如何在这么庞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并且跟上新基建带来的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的步伐,将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