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房地产有什么玩头?
社区医疗前景美好 开发商力捧噱头足
在整个房产开发的过程中,配套所占据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吉的堡幼儿园,罗姆医疗,华润万家旗舰店,万象城等,起来就三点,教育\医疗\商超,这是作为业主最为看重的也是开发商在极力宣传的。正是在这个大机遇下,在社区O2O的模式下,围绕这三点的各种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在三年前,一个创业团队想要深入医疗领域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政策以及人才的流动加剧,社区医疗的环境也更为宽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大的医疗改革政策放开,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这是基矗
第二、在政策影响下,松绑了人才的流动性,更多的民营机构可以请来好医生。
第三,非公立医院的价格调节,让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医疗行业。
,得益于房地产的助推,社区医疗的概念被广泛宣传,业主对于医疗进社区的接纳度也更高,随着老龄化加剧,社区医疗的愈发成为刚需。在这些综合条件下,房地产+社区的可能性的得以保证。
再说方向,就笔者从开发商处接触到的消息,社区医疗的方向如下。
社区医疗的定位是中产阶级,改善项目。
,选址多为城市的新区以及生态养老区。
,在新区楼盘不断涌现的前提下,提供大量优质的医疗服务及产品。
具体到落地项目,包括万科,天朗,华远,雅居乐都有,将社区医疗直接从第三方引入,成为社区配套重要的一环。在开发商的规划中,现在业主买房子都是看配套和物业服务,最重要的三类配套教育、医疗、商超,如果解决好这三点,房地产的基础配套问题就解决了。过去所有的开发商这个在超市这个教育配套上应该做的非常好,都引进了很好的教育机构、很好的超市来提供配套,在医疗这个领域,确实过去没有很好的平台提供商为提供这样一个配套入住,所以就造成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几乎没有医疗配套。
情怀难落地 就医习惯成社区医疗最大障碍
政策支持,开发商力捧,但有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能不能落地?这是所有社区O2O项目都不能逃避的。上门洗车死掉了,上门美容死掉了,上门做菜死掉了,上门看病呢?归根结底就是用户接受度的问题。业主愿不愿意在社区里看病,社区医院能满足怎样层次的看病需求,以及社区医疗与现有社区诊室的区别在哪里?这三个问题解决了,社区医疗的情怀就可以落地。
在中国,大医院扎堆排队小诊所门可罗雀已经是必然趋势,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医疗资源的下放,鼓励大家小病不住院,大病勿扎堆。但实际情况确实,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从来都是扎堆,举个身边的例子,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接诊量372万人次,其中属于小病(感冒发烧等)的比率却占到35%,遍布各个社区的医疗机构贡献度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别的医院也是同样的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用户就医习惯的影响外,社区医疗只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并未在业主需求上有实质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业主会选择更大品牌的医疗机构,社区医疗便利性,及时性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笔者还记得京医通的案例,即通过微信渠道解决患者与医院的挂号问题,在北京推广的很好,那么在这个案例中,核心功能就是排号。同样的逻辑在社区医疗上,他们的核心是什么,价格以及便利性。从这点上讲,社区医疗本身的用户需求就不仅仅是把医疗机构搬进社区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医疗机构与社区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结合,既然社区医疗主打中端市场与改善型群体,服务功能更应该是深入研究的,而并非只是医疗场所本身。
既然服务是社区医疗的方向,那么场所呢?这回归到第二个问题,社区医疗能够满足怎样的看病需求,也就是硬件层面。从笔者接触到的开发商+社区医疗的案例看,这样的硬件是不满足的。所谓的社区医疗更多沦为形式,沦为开发商在宣传时候的卖点,具体到落地的时候,更多的就是社区里的小诊所,设施不健全,医生素质不高,仪器药品不完备,从而沦为鸡肋。
既然如此,所谓的社区医疗与原本就已有的社区诊所区别又在哪里呢?价格不占优势,服务不占优势,资源不占优势,这样情况下,在家门口看病的情怀是很难落地的。那么有人会质疑,你说的都是刚需的低端小区,社区医疗主打的是中高端住宅,那所谓的有钱人就真的放心在社区里看病吗?并不是说业主的消费水平高,就会接受社区医疗的高定位,反倒是消费水平高,更加不在乎大医院的价格,更加看重医生的水平,服务的好坏,从这点出发社区医疗的定位也是不成立的。
社区医疗需融入社区生活 更需要人情味
只提问题不说方案不是笔者的风格,笔者的观点,社区医疗的出路在牙科,而并非大包大揽。在这里牙科指的不单单是一个科室,而是在用户就医需求下细分领域的代表。在多数业主的需求下,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诊所是行得通的,无论是社区医疗还是别的,都要在用户的这个大需求底下完善。比如牙科,比如急性病人的护理,比如上门体检等,这些都是针对用户就医的常规需求而非突发需求。社区O2O的本质就是要融入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的把互联网的概念生搬硬套在社区里,这里需要更多的人情味,而不是所谓的高大上。
同样的例子最早是在社区幼儿园上,作为与医疗商超并驾齐驱的三大配套之一,社区幼儿园的推广也是走了同样的路子。照搬,高价,平移。虽然从开发商层面讲,社区配套是齐全了,但齐全后被业主所接受,能为业主服务的又有多少,高价的模式到底能走多长远呢?如今的小区配套已然从业主需要什么变为开发商需要什么?小区泳池,高价幼儿园,越来越花哨的宣传口号下,小区泳池变臭水池,高价幼儿园业主上不起,包括如今的社区医疗,到底是为了宣传而配套还是为了业主而配套呢?说到底配套服务的还是人,比起天花乱坠的科技感,高端化,人情味才是最难的。
关于社区医疗 沦为附庸还是占据主动选择权在自己
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大潮下,社区O2O是走的最早,最快也是最惨的一步。急速的用户增长,扩张,让社区O2O越做越大,覆盖越来越广,美容,外卖,医疗,教育,车辆租赁,凡是和社区有关的,都被冠上了互联网,O2O的帽子,估值,用户量成为谁牛叉的考核指标……而原本的出发点,为小区居民解决问题的人情味反倒被数字冲击的无影无踪。笔者作为第一批投入社区O2O大潮的创业者,愈发感觉到,被传统行业在改造,原本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情怀更难落地。社区医疗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冲突的一个案例,而从实际的情况看,已经沦为附庸。这其中有模式本身的问题,也是平台定位的缺陷。
,在房地产的整个操作环节中,配套一直是重要部分,不是首要部分。价格地段对于用户的影响因素依旧占首位,配套固然重要,但配套的成本是均摊在业主的购房成本中的。更好的学校,更好的超市,最终体现在房价上,有人会说我们做的就是中高端客户。但在房地产大环境下的中高端客户能有多少,在这仅有的客户中能接受你所谓的商业模式又有多少人。高价从来不是材料的堆砌,也并非金碧辉煌,更是对服务的苛求以及细节的统一,这句话是房地产(豪宅)的开发原则,同样适用于配套上。社区医疗作为配套中的一环,本身可供发挥的空间并不多,比拼谁家品牌硬,不如比拼服务好,社区医疗服务的最终群体是业主,并非开发商,沦为开发商营销的附庸还是业主的真实生活需求,这个选择权是在自己手中的。开发商需求不等于业主需求,互联网思维也不等于业主思维,这是所有社区O2O项目开始的基矗
社区医疗,一个用户真切的刚需并非只是炒作概念,叠加数据,自我感觉良好,更多的是要融入社区生活,有更多的人情味,强调服务至上。互联网改造房地产最终的落点一定不是硬件本身,也不全是高科技,高逼格在房地产行业的运用,了解需求,贴近用户,快速迭代,这才是互联网真正能带给房产地产行业的精神力量。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