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助力公共安全监测 避免踩踏悲剧
近几年来,公共场所的踩踏事件屡屡发生,最近的一次就是2015年新年伊始,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的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人们在唏嘘之余,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如果从社会化管理的角度,无非是两个方面,要么通过实施的监控手段和即时的监控反馈来保证对大批量人流的秩序管理和引导;要么通过事前的计划和安排,包括线路、聚集点、人群分布等作出事前的设定,然后通过后续的安保力量和秩序维护人员进行现场的蹲点服务,保障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在大多数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往往做不到事前的预设和情景安排,因为很多突发事件的爆发点,并非是现场的秩序维护出现了根本的问题,而是其他与秩序有关的心理、人为、气候甚至是临时的声音、影像、通讯等方面短时间的变化,导致了一个微小的变化产生,而现场的管理方很多情况下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全面掌握这些微小的变化,就通过时间的拖延和发酵,逐步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
这次上海滩发生的踩踏事件,作为当时的亲历者,谁也不会料到,一个突发的,偶然性的行为,会造成几十条生命的惨重后果,一旦发生,连在场的管理者也无能为力,事件集聚时间比较缓慢,而爆发则只需要一刹那的时间,而这个短暂的生命窗口,也成为了大多数人难以躲避的梦魇。
如何用科技的手段,来控制这种风险的发生,或者至少是能提高现场管理的沟通能力和秩序的维护能力?
为什么事前已经做好预设的,紧密部署的大型活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这种非事前预设的,临时性的“黑天鹅”却让人无法应对?
关键就在于现场舆情的监测和及时的应对能力出现了问题。在这一方面,未来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与分布式设备可以较好缓解这个问题。
什么是呢,相信这个概念不用赘述,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手段来管理和连接物理设备,产生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的状态。传统的互联网,主要是基于PC端的虚拟网络,对线下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的能力是不足的,随着互联网从PC端逐步转移至移动端,再由移动端的便捷入口连接至线下的分布式智能设备,那么,人的定位、行踪、热点、人流乃至于情绪管理也许都会成为一种可能。
其实,这样通过与分布式设备来感知具体区域的交通、人流和舆情的行为方式,已经有过较为成功的实验。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交通管理就是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经历了24次单日超50万人次的大客流,还遭遇了百万人次的超大客流。但世博会的运转照样秩序井然,滴水不漏。在上海马路上开车,每行进四五百米就会触发一个感应线圈。这些铺设在道路暗处的小小线圈,向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传回道路运行信息。通过各种线圈、微波、地磁、视频获得的海量数据被集成处理后,可以动态掌握实时客流情况。
从这次的踩踏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目前社会化管理手段中对于非事前的,实时的事件监控和反应能力还是相当不足的,而如果没有科技化手段的辅助,这个部分管理的职能也很难切实履行起来。
可以怎么做呢?这也是以后社会化管理与公共危机处理的一些深度思考。
一、在关键的核心城市地段和场合做好分布式智能设备的铺设,而且这些设备需要保持一定的隐蔽性,考虑到人的情绪和具体行为方式的变化,可以通过立体式的分布,来综合评价某个时间、地点,人群的集中、分布、流动情况,然后及时反馈给集中的后台作业平台,以便提早防范。
二、将用户的移动智能设备与现场的分布式设备提供连接的通道,一方面及时掌握人流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现场的舆情和行为方式以数据或者警报的方式发送给现场的人流,让人流中不同区位的人能够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点。
三、利用的分析功能,给想要到现场的人一个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人流分布的情况。通过对往年数据的采集和收集分析,结合目前人口、结构和商业发展的情况,以事情数据化分析的方式让人流及时了解当天可能会发生的拥堵情况。
在科技化时代,光靠人力管理是很难达到优化管理效果的,更需要的是深入的科技管理手段的尝试。因为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很多情况下是传统的制度化管理手段难以解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搭上互联网与的快车,将潜在的风险尽早地防范起来。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