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物联网正改写传统教育模式

服务机器人 2021-05-31 15:19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近年来,、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刻改变着市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也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新风潮。围绕着全新的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开始成为现代教育的新方向,由此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

从智慧教育领域“中关村”的打造,到兴建中国首个教育创新创业基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多年处于全省前列的中山,同样正在发力智慧教育产业,且已经取得不少显著成果。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智慧教育大产业中山转型新蓝海”系列报道,深度聚焦中山智慧教育产业新思路、新举措、新变局,敬请垂注。

一个长着方形显示器的脑袋、有着柱形身子的机器人在宽敞的教室里移来移去。你叫一声“老师”,它就会挪到你跟前;如果你将英文单词读错,它也会走过来给你示范正确发音;它还可以远程连接家长的手机、电脑,使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身体情况……随着的发展,这样的场景或将成为现实。

近年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开始改变日常生活。很多与相关的产业,不断创造和刷新着价值飙升的神话,中山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就是一个案例。以它为代表的中山企业,正计划借助中国首个教育创新创业基地,开启教育产业的新时代。根据规划,三年后该基地的产业将力争实现2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教育改写传统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也正在转型升级。几年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季明明就提出了“教育”概念。这使得传统的教育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智慧课程、智慧学习、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新的教育元素和教育理念陆续出现。

由教育产生的智慧课程和智慧学习,将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智能化自适应的网络课程可以自动识别学习者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并自动推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能极大地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育所潜藏的巨大商机,也促使全国各地高校和相关城市纷纷“抢滩”,借助开发各类教育资源。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中都有校园一卡通、手机一卡通等。新平台的产业造就了不少新企业。中山上市公司“全通教育”便是一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其股价从40多元飙升到现在的300多元。

目前,全通教育研发的面向校园端和家庭端的“全课网在线教育平台”已在中山市东区全面落地。该公司还计划用半年的时间,将东区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被老师和学生普及化应用的“智慧云教育应用示范区”。未来,该公司还计划建立中山市现代教育服务集群产业基地,形成教育信息产业聚合效应。

“全通”的成功让中山看到了教育的前景,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今年3月28日,该孵化基地在广东理工学院中山校区揭牌成立,将中山的教育发展推到了产业发展前沿。

该基地的主导者、广东理工学院副校长孙平和说,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应用都将显著提升该领域和行业的竞争实力和行业技术水平,并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该行业领域应用先进性的标志。中山教育旨在立足中山,以教育为主题,推广科技创新、万众创业,并将之建设为教育的创新创业品牌基地。

计划三年实现200亿元以上产值

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山的教育在全国率先迈出了一步。如何通过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自身价值?如何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良性发展?这些成为摆在中山面前亟待解答的难题。

6月7日,中山市政府副市长吴月霞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前往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调研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进展情况,共商基地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8年6月,该基地将建成研发、产业、应用三个层次的载体。

孙平和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借助基地搭建教育的研究平台,以智慧校园为依托,将中山建成‘教育智慧城市’示范区。在该基地的三年规划草案中,企业的孵化数量和产值同样值得关注。规划称,要以孵化基地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和集聚一批企业,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信息传输、定位跟踪、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10家以上龙头企业、200家以上骨干企业、5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产业集群。产业力争实现2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作为创新创业孵化器,培养人才同样是基地的目标。按照规划,将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人才和成果相结合的优势,利用产业发展良好态势,在孵化基地集聚一批技术和产业高端人才,达到15名领军人才、200名高端人才、1500名高专人才的目标。

■名词解释

教育“”是由一些“具有身份标识与虚拟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利用智能化接口在智能空间进行相关操作,并可以与社会、环境、用户相互连接并进行有效沟通”的物体构成的网络,具有“整合性”,是未来的因特网,其中的物体互为联通且扮演积极角色,具有主体性。

“教育”最初是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季明明提出,教育实际上体现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智慧课程、智慧学习、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新的教育元素逐渐出现,也意味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开始迈向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体现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渗透和应用。

【场景】

“智慧校园”的

24小时

教育如何改变学生的日常生活?近日记者走访多位业内人士,为你描绘未来可能出现的“智慧校园”的24小时场景

清晨,阳光照进学生宿舍的走廊,感应到白天的到来,走廊的灯光便自动熄灭,宿舍里同学们正准备起床,热水壶就已经吱吱地烧水,“智慧校园”里的一天开始了。

老师们开着车驶近校园,校门口的车辆交通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和视频抓拍装置已经识别出这是学校的车辆,于是自动放行。同学们走进教室,视频摄像头自动给每个同学进行脸部识别,记录下他们的考勤情况,并且上传到教务系统之中。

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各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情况调整课程和作业内容。随着室外光线的变化和学生人数、位置的变动,教室里的灯光也随即自动调节了明暗度;投影仪一打开,窗帘就会按照需要自动拉上,营造出最适宜的教学环境。智慧校园里实践和体验的课程更多了,比如生物课上要认识不同的植物,学生可以用手机刷一刷校园植物上的二维码标签,就可以知道名称、特点等扩展内容。

实验室里,在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传感装置的监控下,各种标本被完美保存,一旦出现误差,系统便会向管理员自动报警;图书馆内,有了RFID电子标签,查书、定位、借书、图书归架都变得非常简单,不仅方便了同学们,更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负担。

下课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进行知识扩充,课程系统根据每个同学的程度和需求向他们推送相应的内容,充分调动起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放学了,同样安装了脸部识别装置的宿舍楼“目送”着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寝室。夜深了,校园里的灯光渐渐熄灭,而安防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仍在履行着安全监控和自动报警的职责,守护校园的平安。

从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

中山离“智慧教育示范市”还有多远?

【解析】

今年3月,“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落户东区,中山也提出了以“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市”的目标。全通教育、能龙软件、网政软件等国内已有一定实力的教育信息产业提供商在这里发迹。而随着集聚区的发展,这里还将建设一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云平台、、等新科技,让学校教育“脱胎换骨”。

中山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也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但距离以教育为核心的智慧校园还有一定距离。中山市政府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建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便是为实现“智慧教育示范市”这一目标而促成的一个实际项目。

中山的“智慧教育示范市”这张蓝图还在描画,但早在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率先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经过几年的发展,到去年底该市已拥有数字化校园400多所,100%的学校实现千兆互联,政府还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近年来宁波市投入了8亿多元,推出了科技校园工程、农远工程、新课改保障工程、智能实验室建设工程等专项工程。

推进智慧教育,也促进了宁波市的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信息技术,该市开设了虚拟数控、大气监测、天体研究等前沿选修课,并带动了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手段、学习方式等深度变革,逐步实现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型。另一方面,智慧教育也改变了以往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方式,政府虽然是建设的主体,但企业也作为市场化运营的主体加入进来,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实现了开发合作和互惠共赢,也支撑了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山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校校通光纤,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教育云数据服务平台,建成了全国使用率最高的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处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系(工程系)主任何丰如认为,作为互联网的“升级版”核心在于应用,在任何行业都可以提升其产业层次。教育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会为教育和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将带领中山走向智慧教育的新高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