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让农民“智慧种田”

服务机器人 2021-05-31 15:19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当崭新的技术与古老的农业碰撞,会激荡出怎样的图景?三夏时节,记者在我省多地了解到,正为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让农民种田开启了“智慧新模式”。

“想了解墒情,不用下地挖土了,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行。”6月17日,商水县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卫远说。

让这一幕变为现实的,是合作社农田里出现的新玩意儿—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2012年开始在全省建设该系统,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设立了一处监控点。

据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郑国清介绍,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通过技术,在农田里设置各种感知终端,装配摄像头,通过电脑手机即可实现对农田作物的远程实时监控,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让农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如今已在全省八九个县设点。

在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田的监控点,一个摄像头可以监控约1000亩农田的情况,离得较近的农田,麦穗的大小也清晰可见。这些画面,通过网络,千百里外也能实时看到。感知系统还能监控农田里的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等。

杜卫远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农民种田就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碰到疑难病害可以向省里的专家请教。“今年俺们合作社的小麦平均亩产约12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由省农技推广站建设的“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也是类似的农业技术。该项目在我省已经建成远程监控站点25个,代表了全省不同的小麦类型区,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降水量等,基本上达到苗情监测自动化、苗情动态可视化、麦田管理科学化,为足不出户开展小麦苗情诊断与会商、小麦灾害预警、预防与灾后补救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省一些省辖市也在积极行动,其中鹤壁市建设了大田智慧物联系统,做到了农田环境、苗情、灾情的可视化、数字化,还能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记者在淇滨区种粮大户唐全合的办公室里看到,农田的土壤温度、湿度等精确数据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有了及时监测和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合作社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就会立即行动。

与农业的结合,正在古老中原显示其巨大魅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矗省农科院曾对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项目示范区小麦进行对比试验,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小麦26公斤,节约化肥成本30元。

“在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郑义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