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为什么会取代键盘?
移动和设备的兴起,令这些名满天下的周边设备逐步沦为笑柄。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环、数字眼镜等设备的兴起,我们逐渐开始利用更多模式来实现各种操作。借助移动应用、传感器、面部识别和定位技术,我们甚至可以远程浏览货架上的商品,甚至打开家门或车门。
手势控制已经成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技术之一,它已经迅速流行开来,主要是因为能够加快操作速度,并增强用户沉浸感。但实际上,除了手势之外,还有一种更加自然的输入方式,那就是眼球运动。
卡尔·考罗布金(CarlKorobkin)是全球领先的眼球追踪和目光互动技术公司Tobii的高管,他表示,眼球是人体运动速度最快的器官,而且与大脑的接触最为直接。事实上,眼球是手势和语音互动的基矗,如果能够充分理解眼球的运动,便可更快地判断用户的各种动作。
Tobii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目前仍是私有公司,创立至今将近15年时间,拥有400名员工。该公司是全球视觉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市场份额接近75%。虽然这个市场目前还不算太大,但今后有望实现迅猛发展。
该公司最初开发这项技术是为了帮助残疾人使用电脑,让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可以通过眼球运动来享受电脑带来的种种便利。该公司为宝洁等世界领先的企业提供了技术,帮助他们追踪用户的眼球运动。很多大学也利用这项技术来进行医疗研究。
不过,Tobii远算不上家喻户晓的品牌,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最近,该公司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宣布与游戏外设制造商SteelSeries展开合作,他们将共同开发一款外观酷似Wii的传感棒,可以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追踪玩家的眼球。
这款产品将兼容很多热门游戏,而且不会额外增加复杂度。考罗布金表示,与手势控制相比,这种模式速度更快,也更加自然。但更加引人入胜的还在于,这种模式可以催生全新的游戏模式,增强互动性。
卡罗布金举了一个推理游戏的例子“地板上躺着一具死尸,你向周围看了一圈,发现其中有一个人浑身冒汗,还有意躲避你的目光……”这便可以让用户体验与电影类似的场景。
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模式重温历史上的重要时刻,甚至开展应急逃生训练。而各行各业的专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眼球追踪技术远程参与到脑科手术、汽车修理或美食烹饪中。
卡罗布金介绍的种种模式与其他科技行业高管的想法不谋而合。例如,微软高管史地凡·维斯(StefanWeiss)曾经表示,过不了多久,消费者只要盯住货架上的某件商品,然后辅以相应的操作,既可以完成购买。
,福特、奥迪和丰田等公司也曾经表示,不久后将会开发一种多功能挡风玻璃,当驾驶员的目光聚焦到挡风玻璃的某一位置时,便可直接将信息显示出来,而不必低头去看仪表盘。除此之外,驾驶员还可以利用语音控制来调节收音机和空调。
卡罗布金还透露了一种名为TobbiEye-X的软件引擎,可以方便用户直接通过眼球运动来控制电脑。他表示,这款软件可以直接安装到现有的Windos8系统中,无需软件升级,即可用眼球运动来操纵数百款现有的游戏。
英特尔不仅是Tobii的客户,还向该公司投资了2100万美元。虽然英特尔在市场姗姗来迟,但却不希望错过这一重要的行业趋势。,该公司在CES上明确表示将要参与这场竞争,而眼球控制显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Tobii还面临很多竞争对手,包括SR Research、EyeMobil和Eagle Eye Tracking等。不过,对用户来说,竞争从来都是有利无害,既可以加速创新,又能降低价格。
考罗布金展示了一款配备Tobii传感器的WindosPC。那套系统只用了30秒便完成了周围区域的视觉识别,之后便可以精确判断用户的眼球所查看的方向,误差不超过5毫米。换句话说,它学会了“察言观色”,可以通过你的目光了解到你的意图,帮助你播放音乐、查看股票和天气信息。
Tobii还开发了一款数字眼镜原型产品。虽然该公司之前已经针对专业研究和分析领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要面向消费市场推广,就必须大幅压缩体积和成本。
与谷歌眼镜类似,这款产品也内置有微型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眼球运动。由此可见,该领域将会迎来激烈的竞争,从而压缩产品价格,并加速感知技术的普及,而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未来派技术也将指日可待。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