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后还会有哪些技术革命?
我们已经非常善于在每个技术领域里把东西做小了,从计算机部件到手机,甚至是充电器。而这些东西会继续越变越小也是非常合理猜测。,技术的发展在今后还会遇到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限制。
我们遇到的一大限制是实用性。把按键做得比手指还小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手机在2004年的时候就停止变小了。
在维持了多年的体形不变之后,苹果的iPhone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实体按键。而在今天,我们开始看到下一个阶段的微型化让谷歌眼镜绕过触屏而使用语音控制。
量子限制
我们会碰到的下一个限制要更加严峻。当电子元件变得足够小,物理定律会开始改变,而我们则会进入量子世界。由于电子元件不再会按照我们预期当中的方式运作,这就需要开发出新的调试方式。但除了让我们感到头痛之外,量子世界还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去利用物质的新特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会看到单独的设备变得更小也更繁杂。而这样的结果就像是德州仪器的Gene Frantz和Dave Freeman在2012年的白皮书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围绕着我们的智能技术迷雾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
“最终,我们会看到数以万亿计的这种设备,相当于这个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男人、女人和小孩,”他们写道,“智能化的风潮将无处不在,并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家宅的安全,城市的效率,而更为重要的,会把对于宝贵自然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
我们可以把这些数以万亿计的网络节点和不同的部件装备在一起,来制作出新型的物质,并通过计算机指令对其进行控制。
试想一下,一团雾可以在按下开关后凝固,或者是胶泥装的物质能够随意改变自己的形状,又或者我们可以去收集到外星球上每一寸土地的信息。在这几十年里,纳米技术曾经幻想过这些可能性,而现在,我们真的可以让它们变成现实了。
电子黏土
也许最容易去想象的是一种名为“电子黏土”的概念,这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的两位博士——Seth Copen Goldstein和Todd Mory所率先发起了。他们所研发的泥土当中包含着大量名为“catom”的物质,每一个catom可以被单独编程,其长度不足1毫米。这也就意味着一升的这种电子黏土当中会包含数以百万计的元件,并形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Jason Cambell是英特尔实验室的一名高级研究院,他一直负责着这家科技巨头的电子黏土项目,直至其在2010年的终结。
“我认为电子黏土可以形成我们能够通过软件控制的财产,”他解释道,“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对形状进行录制和回放,就像是今天录制音频和视频一样。”
而这可以让我们通过网络来发送握手、3D设计、甚至是亲吻。
“我们觉得在5年的时间里、或者是拥有了数百万美元的研发投资之后,开发出批量的catom是可能的,”Campbell说,“但在如此小的规模下进行研究成本要高得多,我们也还无法获得那种等级的投资。”Goldstein的实验室目前依然在研究这个项目。
智能尘土
除了为这些微型节点装备上使其变成黏土状的元件,我们还可以为其加入传感器。在1997年,来自加州大学的Kris Pister代表美国国防部DARPA探索了这种可能性。他的研究项目名为“智能尘土”。
每一片飘扬在空气中的智能尘土都带有电源供应、一枚传感器、一些电路、还有和其他节点进行通讯的方式。它们可以测量任何东西,包括温度、湿度、动作、化学特性和脑电波。由于非常微小,它们可以无处不在。如果你认为美国国安局的数据收集很吓人,那么你绝对得留意这种东西。
对比Pister当初的研究,智能尘土的概念已经了某种程度的分化。现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是由格拉斯哥大学John Barker的纳米电子实验室所完成的。他解释了智能尘土在军事领域和太空探索的应用。
“智能尘土可以被放进星星探测器的头锥,”他说,“并被注入到该星球的大气当中,并随风传播。”
Utility Fog
而最令人神往的可能性来自于电子黏土和智能尘土的结合了。Utility Fog是John Storrs Hall在1992年所创造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名为“foglet”的微型机器人,后者可在常规环境下广泛传播,但会根据命令结合称任意形状。
Hall所预想的一种可能应用是将其作为安全带的纳米技术替代品——你可以随意在车里移动,但如果检测到事故发生,Foglet会立刻冻结你身体周围的空气,把你包围在安全的网络当中。并在数以百万计的微小连接当中分散冲击力。
他解释道,它甚至能够代替建筑物、汽车或者是其他事物。“它看上去可能像一座公园、一片森林,如果人们的想象力足够丰富,我们说不定还会看到罗马古城,”他说道,“它可以作为护盾、服装、电话、计算机和汽车。它还可以变成任何普通的家庭物品,在需要时凭空出现(并随后消失不见)。”
技术成熟度曲线
这些技术听上去可能还非常遥远,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智能尘土已经出现在的Gartner为新型技术所绘制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当中,他们预计这项技术会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达到成熟。
这些技术的生产环节目前还尚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之上的世界将会变得非常不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