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猪“漂流”到“查不出”信息的物联网之惑
刘兴亮 知名互联网专家
从大的概念上讲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虽然现在乱象很多,但前景光明,一定大有发展。
包冉 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现在的建设还处在设施投入阶段,商业运用还为时过早,不能太过计较亏损的问题。
1 信息问题“死猪”成谜怎么解决?
死猪戴有可识别的耳环,相关的信息却查不出来,或者解决不了问题,这一现象到底说明什么?
包冉这个我觉得和其实关系不大,RFID无线射频标签和只是能提供更好的信息追溯工具,但不能解决监管部门的缺位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个是术、一个是道德,两个层面的问题,强行拉到一起反而有为失职失责开脱之嫌。实际上,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些说法,比如启用更好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就能规避做假一样。技术只能是工具,更需要的是制度规范。
刘兴亮这只能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种可能是有人故意隐瞒,第二种可能是在信息的录入方面存在不规范的做法,没有把该录入的信息真正录进去。从技术的角度讲,完全可以追溯到死猪的产地、成长地等信息。对于是否有人故意隐瞒这一点,目前不能评论。至于第二种可能性,信息录入的不规范可能有几个原因是成本问题。要不停地录入信息、更新信息,需要投入;也有可能是设备使用不规范,导致信息丢失;,有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先把所谓的追溯系统建立起来,至于以后的使用就不太关注了。从这个角度上讲,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技术可以很发达,但使用技术的人未必是中性的。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技术背后的问题。
2 成本问题有必要耗资建吗?
说到成本,实际上大家看新闻,当下很多人关心得更多的是猪肉的价格,至于猪肉的产地如果不是因为出现 “死猪”事件,很多人可能不会很关心。一到菜场,人们更关注的也是菜价,很少有人真正去使用一下产地追溯系统查一下自己买的青菜到底是市郊生产的,还是从外地运过来的。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之前就曾有报道,一些菜场引进追溯系统后,很多成本需要摊贩来分担。比如用来追溯的收银小票,而装了系统之后,每个月的成本要增加几十块。这些钱最终可能还是落到市民的头上。
,据调查,多数市民没有索取和保留小票的习惯,一些菜场管理人员称,菜场方面要求菜贩主动向市民提供小票,但多数是被市民随手丢弃,于是,“这些机器基本没人用”。对于食品溯源,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就表示,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查询系统“用不来”,不如直接将产地、检测合格等商品信息张贴在摊位前,“来买的时候就看见了,不是更方便? ”也有市民认为,“知道来源又有什么用呢? ”,还是需要政府严把食品安全关,不要等问题食品上了餐桌再找原因。
鉴于此,有观点认为现在发展技术还比较超前,和现实存在脱节。既然人们更关心的是菜价和肉价,而非产地等信息,又有多少必要耗费巨资去建设这样的查询系统?何况这建设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分摊到老百姓头上。
包冉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纯市场的角度,另一个是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从纯市场的角度讲,任何投资都希望未来能得到收益和回报,也有的行业可以容许一定时间的亏损,但亏损的前提仍然是预期未来有收益。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性亏损的问题,目前一些电商就是如此。他们之所以亏损烧钱,就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扭亏为盈。但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投入应该属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就如同地铁、高速公路的修建需要政府投入一样,这些设施中有很多也在亏损。但由于它们是必须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必要的。
实际上就而言,现在的投入还是建立基本架构。也就是在各种物体上都装传感器,让物物相连。在物物相连之后,通过数据的读取形成,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现在物物相连这个步骤就是搭建的基础设施,这一块投入很多。没有政府的投入(其实也就是国有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很难将基础设施铺就。只有基础设施铺就之后,对于数据的读取才会有商业应用的可能。就像在上个世纪90年代,能上网获得一点信息就很不错了,谁会想到现在的微博和微信。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