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基”遇 人工智能发挥头雁效应
什么是新基建?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进度,让“新基建”一词成为热议。
新基建,主要包括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即,新基建可以理解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中心、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设施等,是“新基建”核心所在。
新基建相较于以铁路、公路、机尝港口等设施为基础的旧基建,具有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性,它既是我国科技建设的基础,也代表着我国未来的新兴产业。
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持,以及各项政策利好的叠加下,企业将实现提质、增效,商业模式也将带来创新与产业链融合转变,“新基建”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截止今年3月10日,我国24个省区市公布的未来2.2万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额已高达49.6万亿元。仅网络建设方面,通过培育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产业,将间接带动数十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
5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并公布了各个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展城市。其中,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与“新基建”相关的产业集群占4个,分别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与“新基建”相关的产业集群超5个,分别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等。,将由广州、深圳发挥核心带动作用。这一举措,看出了广东省政府对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决心。
“新基建”不仅能够带动短期内的投融资机会,带动各行业提速发展,也将加速智能时代的到来。
02
人工智能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
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发出重要信号。他表示,要瞄准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新基建七大领域新注册企业共计超31.2万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最多,相关企业占比达18.5%。从融资情况来看,融资事件共计2238起,具有明确数据的融资金额总计2595.319亿元人民币。其中,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最多,占比近八成。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肖雪表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是算力、算法和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将驱动更多的投资和更多的企业进入赛道,这意味着更多的AI算力以平台服务方式来提供,更多的行业算法与模型通过授权来服务,这将加速各行各业利用AI实现转型升级。
“新基建”的东风,助推了传统企业抢抓数字经济的发展势能,争先实现智能+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作为智能经济的核心驱动,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之一。在新的红利期,人工智能将从、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三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精度”赋能打造全产业链合作的高效创新生态。
从赛迪顾问的数据可以获悉,我国人工智能在北上广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8年北京的人工智能投资额度高达784.69亿元,投资次数为88次;深圳的投资额度高达119.54亿元,投资次数为34次;上海的投资额度高达121.76亿元,投资次数为33次。,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细分领域中,占比前五的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与自然语音处理、智慧医疗。其中计算机视觉领域占比17%,领域占比12%,智能驾驶、与自然语音处理、智慧医疗领域分别占比12%、11%、9%。
本次疫情催生了“无接触经济”,、智能终端、在线医疗、自动检测、在线教育等应用产业也被推到了浪尖。AI+医疗在本次疫情中,已率先展现出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比如日本医疗科技机构JBC的AI诊断技术,可帮助医生通过CT影像快速筛查新冠肺炎。该技术已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郑州岐伯山医院等近170家国内医院上线,累积临床诊断病例超过34万,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诊断,准确率达96%。
编辑
中智卫安智能测温门岗机器人,应用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再如,由中智卫安、深圳科卫等公司在本次疫情对机器人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紧急推出的智能测温、智能配送、消杀防疫等机器人已应用于多地的医院、院校、园区等防疫一线,有效避免了病毒的人传人交叉感染。“新基建”带来的智能化升级红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落地。
03
我国人工智能未来产业趋势?
从产业生态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终端产品落地丰富,但由于受限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特点,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层较弱,比如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算法理论及的核心技术领域竞争优势不足。
从人才储备而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发展潜力大。但人才供需严重失衡,我国人才以本土为主,顶尖人才稀缺。
从产学研角度分析,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产出高,但企业参与度不足,市场导向不够明显,产出成果呈现条块化、碎片化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表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化总体上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避免脱离技术阶段的过高预期和借概念投机式发展。一要强化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协同创新,加快突破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化核心关键技术;二要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等领域的基础信息化能力;三要加速早期落地场景探索,从实体经济业务需求角度追求能力提升,通过应用迭代加速技术成熟。
从长远分析,完整的智能生态体系建设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后盾。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唯有打造人工智能人才的资源地,才能满足人工智能行业日新月异的创新需求,才能打造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解决民生刚需和痛点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关键落脚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推动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是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未来,“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新基建”方面,人工智能也将进一步在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驾驶、智慧教育、机器人、安防建设等垂直领域深度应用,激发新基建的幂数效应。
素材来源于
百度百科、科技快报网、新京报、中国电子网
中国电子报、望、华泰证券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好萝卜网无关
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并注明来源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