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詹纯新:大力支持工业人工智能和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邓霞)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制造是挑战,也是“催化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围绕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人工智能的战略性地位和头雁效应,更应体现在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上。”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两会热议话题之一。目前,人工智能已在消费和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企业加速成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中国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的融合相对滞后,面临着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难度较大的困难,工业领域产线和产品中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较为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工业的提质升级。
詹纯新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只有与工业制造深度结合,推动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飞跃。由此推动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生产运营、产品服务、组织流程等业务场景,打造创新业态。他建议,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和产品中的应用。
据了解,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近年来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积极探索,企业携手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及其Landing.AI团队,共同研发基于AI技术的新产品,打造全球领先AI团队。,该公司正在积极建设中联智慧产业城将打造人工智能(AI)等新兴产业和研发试验、产品孵化基地及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中心。
另一方面,在詹纯新看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今年以来,疫情对海外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反映出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企业基础研究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现状。
詹纯新表示,企业技术创新急需基础研究成果的支撑。当前,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处于全球行业的第一阵营,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要进一步创新突破,就必须加大投入做好基础研究,用原创性、根本性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
他建议,国家加大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作为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通过高端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攻克行业世界性科研难题,掌握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许多世界级产品,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