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想说爱你不容易
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会进行创造性工作,已经出现了会画画、会写诗的人工智能;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感情,但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人工智能后,它也能模拟感情;有人认为人类才会交流,但现在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都可以跟人类对话了……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异越来越小,甚至逐渐超越人类的现在,你对人工智能是爱还是怕呢?
人类不完美,机器人不是
“上帝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我们常常用这句话安慰失意的人,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其实也暗示了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优点,又有不如他人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与人类不同,人工智能生物或者说机器人,在人类的手下,它们只会越来越完美。
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第一只从科幻作品中走出来的实体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单词,它还不具备实用性。
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诞生了,这是一种像人的手臂的机械手,它可以根据不同工作的需要来编程,这是第一个具有实用性的机器人,到现在还广泛用于各种工厂中。
随着感知、计算、控制、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机器人也越来越智能了,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机器人扫地机。它出现在2002年,是丹麦iRobot公司推出的吸尘器机器人。可不要小看了这台小小的在地上滑动的圆盘,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它就从只会盲目滑动吸尘进化成了会导航、传感、计算和控制等的智能生物,进化速度让人类望尘莫及。
而快速进化的可不止扫地机,变得更智能的机器人还能交流和指挥,而且它能指挥的小兵已经从百个上升到千个了。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叫做“千点”的项目,建立了一个由1024个微型机器人组成的群体,每个微型机器人的宽度都只有3厘米左右,它们可以组合成各种二维的形状,例如扳手或五角星。这个群体里有四个机器人首领,人类通过编程控制这四个首领,把它们放置在需要完成的形状的边缘,用于标记位置和方向。接着机器人小兵就会按照机器人首领发出的命令来移动,它们装有红外线传感器,既可以用来与周围的机器人沟通,也可以用来测量与其他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小机器人从首领所在的位置开始移动,相邻的各层机器人参照前一层依次移动,直到达到所需的位置并形成指定的形状。
这些小兵不足为惧,当机器人首领指挥的兵群变成庞大的和无人车,或者像电影中的一个个人形机器人时,问题就来了。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机器人七弟对设计者的女友产生了感情,在别有用心之人的驱使下,他复制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机器人,想毁灭包括设计者在内的整个世界,影片中给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坏人的阴谋被挫败了,而七弟也选择了自我毁灭。这仍然不禁使我们担心,现实的机器人首领会不会也具有带领军团反抗人类的能力呢?
不再是没有感情的冷血机器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模拟感情的机器人,这之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开始研制能表达更多感情甚至能够进行自我学习的机器人。
日本研制的情感机器人“小行星”,有会动的嘴唇和人造肌肉,具备拟人的表情,还能听懂4万多个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语句,并且可以做出对应2000多种回答的表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Nexi”不仅能理解人的语言,还能够对不同语言做出相应的喜怒哀乐反应。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款机器人还能“察言观色”,并通过转动眼球和睁闭眼睛、皱眉、张嘴、打手势等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研团队宣称研发出了第一批会自主学习的AI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利用仿生技术复制了人类大脑,可以形成简单的神经脉络。它原本并不会走路,却在反复的“跌倒”中,慢慢衍生出了走路的代码,仅仅5分钟就分析出了关节的运动和弯曲的角度,通过不断地调整姿势学会了走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制造了一种“从零开始”认识自己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诞生时是一片空白的,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长什么样子。最初,它是一只只会随机移动的机械手臂,有大约1000个移动轨迹,它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经过35个小时的“初步学习”之后,机器人学会了抓取地面上特定位置的物体,并将它们放入指定容器中,成功率高达100%。接着研究员在它的“身上”添加了一段新部件,使它原本作为关节的地方不能再弯曲了,开始它有些不习惯,很快这个多余的部位就不再能影响它,通过改变自己的移动轨迹,它可以继续完成“拾取和放置”的任务。
虽然这个机器人外形上与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很相似,但它们实质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程序员提前设定好的固定程序,而前者完全是自主学习,它自己决定自己能做什么事情,除了捡拾物体,还可以写字,而未来它还会做什么操作电脑修改自己的程序和外形?用电脑程序操纵其他的机器人?又或者学会操作杀伤性武器?谁也说不好。
自我复制,自动生产
一只会学习的机器人可能构不成大威胁,如果这只机器人还会自我复制,会变成一群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的泡沫机器人“Foambot”就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机器人。Foambot系统由一个轮式“母舰”平台和几个关节模块组成,平台上有化学试剂的喷嘴,关节模块可以配置各种形状的关节,还可以安装轮子、夹子、红外传感器等附件。母舰根据任务编程,配备所需要的关节,放置在平台上的相应位置,接着往上面喷洒化学试剂,这些化学品硬化成坚实的聚氨酯泡沫,硬化的泡沫将几个关节连接起来。机器人的外形完成后,用程序设计机器人的运动方式,一个新的会动的机器人就诞生了。带上Foambot系统和所需材料,在需要机器人工作的时候,比如灾后搜救、探索未知环境等,就可以即时获得能满足需求的任意形态的机器人了。
这个可以快速生产机器人的母体带给我们的不止喜悦,也有恐慌。研究者说Foambot目前还是在人类的远程控制下,进行组装机器人的工作,这个系统想要实现自动化并没有难度。这样看来,电影中会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也并不是幻想,人类已经制造了母体机器人,未来还可能赋予它自动制造机器人的能力。
有感情有大脑,会向人类学习,还可以复制自身或小兵,这样的机器人一旦真的开发出来,《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机器人背叛主人的故事还会远吗?
人类做不到,让机器人来
许多科幻电影已经给我们警示,《终结者》中杀手机器人对人类的无情反噬,《黑客帝国》中的机器人奴役着人类,《西部世界》中被当做玩物的机器人意识觉醒并反抗人类……相信科学家们在制造更智能的机器人时会慎之又慎,不会轻易制造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机器人,普通的机器人对人类就没有威胁吗?
33年前,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为了做好善后工作,50万左右的人进入了核辐射区,这之中许多人难逃辐射危害,有的英年早逝了,有的人在病痛的折磨中慢慢的死去。而2011年日本福岛也发生了核电站泄露的事故,这次不再需要人们亲自从事危害性大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交给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包括给反应堆降温的注水用泵车“长颈鹿”(因其58米的长臂酷似长颈鹿的脖子而得名)、给反应堆厂房地面洒水清洗的去污机器人“浣熊”、带有摄像头的调查机器人“蝎子”等。除此之外,为了深入调查受损最严重、辐射最强烈的反应堆,研究员花了6年时间,研制了抗辐射的机器人“迷你翻车鱼”。“迷你翻车鱼”由五个推进器驱动,其前端和后端装有摄像头,能够利用传感器避开核电站反应堆中的危险热点,最终抵达严重受损的三号反应堆,成功拍摄到了受损熔毁的铀燃料。
除了核辐射区,机器人还在太空探索中立下了大功,比如大名鼎鼎的“好奇号”火星车。
“好奇号”于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陆火星,在火星勤恳工作达6年之久,直到2018年,因车载计算机出现故障,无法将信号发送至地球,才无奈终止了“工作”。这一点就是人类宇航员做不到的了,毕竟火星低温低氧、辐射强烈的环境对人类实在太残酷了。
“好奇号”跟小型汽车的大小相近,装有六个可以进行360°旋转的大轮子,采用核能和锂电池双重方式供能,其上搭载了包括采样机、样本分析仪、成像仪等多种设备,NASA的科学家们通过火星周边的人造卫星传输信号操纵它前进和接收它传回的数据。在多年的探索工作中,“好奇号”也不负众望,先后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水分、有机物、矿物质等的证据,证明火星存在满足微生物生存所需条件的环境。
这些听起来都很美好,可是当人类把一切脏话累活都推给机器人做时,这也是好事吗?
机器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海通用金桥工厂,这是一家大型的汽车工厂,却只有10多位工人,他们管理着386台机器人,零件的生产、汽车的焊接等工作全都由机器人完成,每天可以生产80台凯迪拉克。
京东无人仓、阿里无人仓,这些国内数一数二的物流公司,也已实现了机器入库、打包、分拣、出库等工作,机器人依靠视觉识别和智能导航技术,能以最优线路完成商品的拣选,在电量低于30%后还能自行前往充电处充电,使得整个车间需要的工人不超过3名。
无人工厂确实是社会的进步,机器将人类从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我们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去做更“高级”或者说更复杂的工作的能力,这部分人的工作需求如何得到保障呢,要求他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吗?除了机械手臂之外,会计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的出现,也同样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取代了人类,它们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比如体能、注意力和操作熟练度等,这些差距人类不可能仅靠学习来弥补。当人类的位置被机器人取代了,我们将何去何从?
机器人越来越全能,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为此兴奋的,也不禁感叹一句机器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