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到商业化 科大讯飞是如何实现AI规模化落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
对于大多数人工智能从业者说,2020年,故事才刚刚开始。
AI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间,作为人工智能的从业者之一,他因缘际会成为抗疫大军当中的一员,每天,操纵飞机消毒,通过科技手段出入,通过互联网医疗检查身体,身边几乎无人,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科幻电影当中。
,他也非常清楚,2020年以后,伴随着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开始,他的工作与生活还将继续不可思议。
人工智能2.0时代大幕开启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在4月初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指出,疫情中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应用,充分说明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和实践积累,已经越来越商业化、市场化、普及化,智能社会形态逐渐显现,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新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也表示,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在2020年初,走进了大众视野,开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事实上,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产品进行落地,这是很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自从2012年开始,在资本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行业开始了一波创业潮,,如今,伴随着资本的退潮,这些人工智能公司面临必须要通过大规模应用实现盈利的现实问题。
据IT桔子统计,2019年前四个月,AI行业资本交易量下降,平均单笔交易融资额1.07亿,相较于2018年1.8亿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近乎腰斩。
另一个数据则显示,2018年全年有将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对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和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其中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仅占总数的30%,有70%的公司没有拿到融资,倒闭清算只是时间问题。
生死之间,如何让产品快速落地,成为整个行业更为关注的方向。
人工智能的应用难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是人工智能在2019年大规模应用的现实遭遇。
在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下半场,这是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的愿望
大规模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一方面,可以让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营收。
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考验团队的耐心,又需要创始人的战略定力足够坚定,,更需要商业智慧。
技术找到适用的场景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投入使用之后反哺数据提升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验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哪些应用场景上能够跨过使用门槛,也要验证这些场景下人工智能落地的产品价值、商业模式等等。
,在这个漫长的现实过程当中,大部分人折戟在这个道路上在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过程当中,这些公司要么技术实力被人吐槽,要么产品在应用过程当中不被认可,总而言之,折腾了一圈,在这些公司当中,赚钱的很少,赔本的很多。
处于人工智能行业顶端的大部分人工智能独角兽的遭遇说明了这一切。
据GPLP犀牛财经获悉,截至2020年2月,这些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在商业化方面几乎都遇到了大规模数据应用的问题,应用场景不足,采购方不信任。
“很多企业都是只有技术而没有应用场景,而且即便是技术,一到落地的时候也是问题百出,盈利就不用提了。”据某人工智能公司员工爆料。
融资困难,落地有问题,盈利有问题,所有人都知道,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那么,如何通过大规模技术应用获得数据进而提升实力,又能够保障企业的盈利,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和爆发的潜力?
在这方面,科大讯飞可以说是给到了一个参考答案。
据科大讯飞年报显示,2019年,科大讯飞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7.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9亿元,同比增长51.12%;扣非后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83.52%。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5.31亿元。
早在2018年,就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及应用问题,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表示,人工智能产品应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有没有真实可见的实际应用案例?第二个,有没有能规模化推广的对应的产品?第三个,有没有用统计数据来证明的应用成效?
2019年2月1日,在科大讯飞2018-2019年度的计划大会上,刘庆峰表告诉全体员工,科大讯飞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战略的2.0时代。而上面三个问题是这一时代的标准。
“在人工智能的泡沫和风口下,每一个产品我们都可以用这三把尺子来量一量。它具不具备规模化的商业价值?能不能去兑现人工智能的红利。”刘庆峰表示说。
同样是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科大讯飞进行战略聚焦,在教育、医疗、政法及消费者等核心赛道发力。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科大讯飞还推出了讯飞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等多款,这让科大讯飞在讯飞听见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千元产品到千万量级产品以及按时长收取服务费的全栈产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办公场景的产品族就此形成。
科大讯飞推出的这些产品几乎毫无例外都符合这些标准。这些产品让科大讯飞获得了不错的营收。
据科大讯飞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To C业务营收36.25亿,同比增长43.99%,成为科大讯飞新的增长引擎。
,更重要的是,在讯飞开放平台的基础之上,科大讯飞最终完成了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化落地的过程。
尤其是平台,这在人工智能企业落地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可以说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般而言,AI平台又称为AI中台/数据科学平台/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主要功能除了传统统计分析软件包含的功能以外,还包括、分布式计算平台、NLP、CV等能力。
在过去几年,经过过去无数个企业的探索发现,他们在针对几个业务线试点并没有问题,,到了大规模应用阶段,即场景落地过程当中,由于缺少平台,这使其步履维艰,自此,所有人工智能企业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那就是人工智能只要落地,就必须拥有一个AI平台只要业务领域有足够通用的需求,就会出现足够通用的平台。
很多企业在折戟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落地,就是折戟在了AI平台方面。
科大讯飞的系列人工智能产品能够成功同样也是在讯飞开放平台的基础上获得的成功。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十年前,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1.0时代当中,就已经推出了业内首个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平台,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讯飞开放平台不仅发展成熟,而且还实现了大规模盈利。
据科大讯飞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科大讯飞开放平台业务实现了11.5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68.71%。
,在科大讯飞“平台+赛道”的人工智能战略下,科大讯飞在开放平台及消费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司法等重点行业也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科大讯飞在2C业务(消费者业务)、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智慧医疗分别实现36.25亿元、23.55亿元、1.85亿元和13.31亿元的营收。
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应用落地之困
在疫情当中,根据《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及有关专家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据该报告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就是数据积累不足。
此次突发疫情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有数据积累的场景能快速落地,例如行人检测、、肺部病灶检测分割等;而在其他场景下,例如病毒传播扩散途径检测、病毒溯源等,由于缺少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技术实力和成本等原因,在企业提供抗疫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当中,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对产品功能、性能评估的相关评估机制。
第三个问题就是智能程度不足。
比如,多数医疗服务机器人在路径规划、柔性控制、多模信息精准感知与可视化、等核心技术方面尚未满足智能化水平;
第三个问题就是基础技术不足。相关企业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积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相对薄弱。
这样说明,人工智能行业依旧处于产业大规模落地过程的初期阶段。
而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大规模落地过程当中,科大讯飞也同样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完善了“算法-数据”的商业闭环。
“经过过去几年的艰苦探索,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又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产品在公司内部跑出来了,这样科大讯飞就具备了进入人工智能战略2.0的基矗”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董秘江涛表示说。
以科大讯飞在教育及智慧医疗领域的探索为例。
在K12领域,科大讯飞经过过去几年的探索,在产品上已经拥有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口语测练、新中高考走班排课等栈产品,这些产品涵盖“教”和“学”等学习场景,这些产品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已经有效提升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的一个应用案例中,某学校使用了讯飞因材施教产品后,每天要批阅卷子的时长减少了36%,备课时间减少24%,统计这些分数时长减少98%;在学生方面,学生作业时间降低32%,错题解决率达到了80%以上,平均作业时间缩短40分钟。”江涛介绍说。
科大讯飞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得探索也同样如此,在2019年顺利完成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应用的推进。
秉着规模化应用中能够让统计数据证明AI应用成果这个基础逻辑,在AI产品技术足够过硬的前提下,科大讯飞的智慧医疗产品“智医助理”作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如今正在得到更多省份医疗主管部门的认可,目前,该产品服务超过29000多名医生,4000万名居民,累计提供超2500万人次的辅助诊断的建议。
从技术上来讲,该款产品自从3年前推出后就以456分的成绩在全球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技术不断迭代及突破的,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在2019年开始了大规模应用推广,“智医助理目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进行试点,我们对这个产品在20年持续增长充满了信心。”江涛在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说。
可以说,2020年,在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得背景下,相信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还将继续大规模应用,,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科大讯飞也将继续通过探索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