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
双驱动纳米机器人的革新:驱动与药物递送新篇章
在微纳米机器人技术领域,靶向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众多科学家为之倾注心血。传统的单驱动无孔结构机器人在药物递送效率和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采用先进的可控化学组装技术,成功研发出尺寸仅为476nm的酶/磁双驱动仿花状多孔纳米机器人。这款纳米机器人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通过催化分解内源性燃料尿素来为自己提供动力,外部磁场可以控制其前进方向,实现精准导航。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静电吸附法负载抗癌药物,将药物精准递送至癌细胞,并在特定位置释放,大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的先进性,科研人员对纳米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载药前后的吸光度等进行了详尽的实验测试,并对均方位移、扩散系数、载药包封率等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单驱动无孔结构机器人相比,这款双驱动多孔纳米机器人的运动效率提高了108%,载药率提高了85%,表现极为出色。
在2022年的机器人与仿生学国际会议(The 202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IEEEROBIO 2022)上,微纳米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吴君峰等人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撰写的论文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学院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认可。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青年团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标志着中国在纳米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领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