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数字孪生城市 临港用AI从容应对开学高峰
上周末的临港特别热闹。2307名上海电机学院2019级本科生成为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的新生。面对迎新季带来的大人流量,临港却显得从容不迫。“这都有赖于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在8月24日举行的2019第二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暨第二届图像、视频处理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通过对重点区域云上数字建模,打造了一套和现实城市对应的数字孪生城市,通过数字模型来进行新生报到的交通引导、车道设置、停车场规划等。”
临港承载了上海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还有海昌海洋公园、中国航海博物馆和未来上海天文馆等旅游热门景点;临港大学城有着“两海两电一桥”五所高校的十万余师生,城市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面对区域面积大,管理人员少的现实,临港的选择是用AI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三指标判断是否智慧
“原先的城市管理,人是关键。”陆肖元说,“临港构建了城市感知体系,将方方面面的数据打通后,依托、语义分析等AI技术,城市运行中心拥有了智能派单的能力。”
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否足够“聪明”,临港已经摸索出三个指标主动发现率、智能派单率、闭环率。“通过人工智能的视能和感能,诸如工程车乱倒乱弃渣土垃圾、行人翻越护栏等情况可以被、摄像头等主动发现。”陆肖元表示,“依托主动发现,我们基于建立了一个智能派单引擎,把相关事务准确派到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及时处理。”
据介绍,实现智能派单后,不仅派单时间大大缩短,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也变得容易了。目前临港智能派单的准确率已超过九成,而所有城市运行事件的闭环率达到100%。“临港某小区有摄像头捕捉到老人独自徘徊,立即主动上报城市运行中心,智能派单系统准确将信息给到派出所,很快帮老人找到了家人。”陆肖元举例说。
AI还能做得更多
5分钟出勤、日飞行里程达100公里以上,临港主城区从去年10月起就完成了云调度自动巡查管理城市。一般需要飞手控制,但整个临港核心城区70平方公里分布了7个机库。通过云调度,无需人到现场,就能让前往任意的事发地点做相应的执行任务。
东海大桥边的南汇新城海滩已成为众多市民打卡的“网红”地。一些游客会发现,有时头顶会出现,播放劝说游客远离海滩的提醒。“会根据每天的潮汐时刻表,沿着海岸线在30米高的半空中巡检飞行,提醒游客不要停留在即将涨潮的海滩上。”陆肖元介绍,“基于,还能识别滞留游客,在其头顶绕飞并实时喊话,直到消除安全隐患。”
再比如,开学季新生报到、节假日游客涌入,都会涉及交通问题。疏导交通可能需要开辟应急停车常开在哪里、诱导牌如何变更、可变车道怎么设置……一个个问题都会基于和人工智能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提前演练。“有了数字模型,才能判断相关预案的可操作性;一旦真的出现大客流,才能从容应对。”
展望未来,陆肖元表示将增加临港新城区摄像头与传感器的密度,将城市感知体系做得更深、更细。“现阶段人工智能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城市管理上,之后我们想往政府运行上发展。”陆肖元表示,“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面向产业的服务,有了AI的帮助,政府服务水平一定能提升。”
陆肖元表示,临港在AI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要感谢很多在临港人工智能企业的参与和帮助,搭建临港智慧城市的平台,同样为这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应用环境,造了块“试验田”。“最理想的状态是,当未来临港需要引入某大型企业、或是制定政策时,AI能预测效益、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