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复星集团一头扎进了智能制造的投资圈子
产业融通,资本赋能:复星集团董事总经理曹霄辉的洞察之旅
复星集团董事总经理曹霄辉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产业融通,资本赋能”的深刻演讲。科班出身的曹总,从载人航天研发起步,再到部门工作,最后投身投资领域。他分享了自己从体制内转向投资的决策背后的思考,半理想主义的状态使他意识到,投资是帮助产业最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复星集团自92年创立以来,业绩显著。截至去年,该集团已跻身全球500强企业之列,净资产达1100亿,19年中期报告显示同比增长40%。令人瞩目的是,复星的海外业务收入、利润和员工占比超过50%,显示出其全球布局的产业投资机构定位。
在投资策略上,复星一直致力于走出去与引进来。过去几十年里,复星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澳洲和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其投资逻辑围绕着健康、富足、快乐和智能,简称4S。特别是在智能领域,复星的投资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全资收购德国的FFT等举措。
对于如何更好地引进来,曹霄辉强调本土化是第一步。复星的FFT业务在欧洲和北美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后,他们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显著提升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收入占比。FFT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汽车零配件行业,同时也在航空航天和工业软件与服务领域有所建树。曹霄辉认为汽车行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不会出现明显好转,因此FFT计划专注于某个行业以扩大市场份额。
在谈及行业现状与趋势时,曹霄辉从资本的角度提供了深入的见解。他强调了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复星布局智能制造的原因。他指出智能制造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潜力巨大。然而行业内存在的恶意竞争和资本推动的不利因素使得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尽管汽车行业面临困境但仍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标准化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在制造业的多样性上拥有优势但在标准化和专利应用的落地方面仍需努力。为此曹霄辉呼吁行业内的企业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和应用标准化技术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来反哺制造业的发展。
他的演讲不仅是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敏锐预见和积极建议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曹霄辉深度解读投资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曹霄辉,一个对投资行业有着深刻洞察的专家,近日就资本投资行业现状发表了独到见解。他强调,投资不仅要解决客户的生产效率问题,更要实现投资回报,真正将客户的投资转化为实际收益。
面对众多投资机构,曹霄辉分享了一个不成熟的事实:过去三年里,企业家对投资回报的容忍度不断下降,从原本的二十四到二十个月缩短至十到十四个月。补贴退潮后,企业家对投资的顾虑愈发增多。若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投资回报,这对投资机构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
在解读当前资本投资行业的竞争态势时,曹霄辉指出“量升价减”成为行业面临的大问题。他解释道,尽管部分行业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但真正的利润率却令人堪忧。行业内普遍存在通过各种手段抬高估值的现象,但真正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却经不起深度剖析。
谈及投资的目的与意义,曹霄辉提到,投资应当在战略、运营、全球化等多个维度助力企业发展。许多投资机构并未真正深入了解产业情况,仅仅是追逐热门行业。为此,他建议投资机构应多与企业家交流、参与产业会议,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在这个看似繁荣的行业中,创业者们往往面临资金压力与不确定性,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展望未来,曹霄辉给出了三个投资产业方向:人口红利降低催生更大市场、成本压力推动自动化转型升级以及生产模式从大规模标准化向小规模定制化转变。他也强调了软硬结合的数字孪生技术的重要性。
针对智能制造的投资策略,曹霄辉给出了五点建议:关注智能制造相关行业、投入大市场与长周期、注重应用而非跟风、赋能企业而非干扰其运营以及避免助纣为虐式的投资。他进一步提出了“资本三化”——投资产业化、产业平台化和平台证券化。
曹霄辉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技术和教育方面的需求。他认为,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人才之战。投资机构应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与教育领域。同时他也指出:“整个行业的赛道已经确立,但谁能在这场长跑中胜出还需观察。真正的投资机会在于为企业提供长远、全面的支持。”通过这样的努力,投资机构与企业共同实现长远而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