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翀 FIFISH水下机器人为个人探索海洋而生

服务机器人 2025-02-12 12:08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时隔十六年,《蓝色星球2》这部BBC纪录片强势回归,每一帧都展现出精湛的摄影艺术。执行制片人詹姆斯·霍尼伯恩提到:“得益于过去二十年的科技发展,我们有讲述全新海洋故事的机会。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叙述新故事的契机。”这一观点在FIFISH CEO张翀及其团队中得到了共鸣,他们正是新技术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对于张翀而言,海洋不仅是自由的象征,更是神秘的标志。她坚信,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将开启个人通向海洋神秘世界的大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海洋产业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的一个重大新闻,莫过于王思聪收购全球最大潜水培训组织PADI。这一举动标志着万达集团进军潜水界,拥有全球近两万名潜水教练,每年将发放超过五十万张潜水执照。根据《2016无人潜器市场分析报告》,到2020年,中国民用无人潜器市场将增至数百亿元规模,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潜水伴侣”类无人潜器市场空间达数十亿元。可以预见,在潜水和海岛游文化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这一市场潜力将更加巨大。

张翀认为,消费级海洋产品的市场空间背后,是消费者对海洋探索的渴望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推动。大部分消费者对海洋的了解仅限于影视和图片,而水下机器人正是打开人类探索海洋视野的科技产品。在实验室里,张翀和她的研发团队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求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只做更好”、“不将就”是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张翀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和专业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在业余时间,她最大的爱好是潜水和摄影。在一次潜水中,她萌生了研发一款水下机器人的想法,希望为不会潜水的人提供海底体验,同时满足潜水爱好者的深海拍摄需求。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资料查阅,她发现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大多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于是,她在2015年启动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项目FIFISH的研发,带领团队走出了创新的一步。

“工程师的最大梦想是‘造物’,做出真正好的产品。”张翀如此表示。她的团队中有许多从知名企业出来的工程师,他们放弃原有的稳定生活,选择共同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

经过几年的努力,FIFISH团队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消费级ROV品牌——FIFISH水下机器人,凭借其出色的外观和卓越的性能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从工业级到消费级水下机器人,这是行业的首创和颠覆。每一个样机的问世都凝聚了团队的汗水和智慧。“我们想象这款产品能在海洋中自由遨游,同时为我们带来海洋世界的美丽画面,”张翀笑着说,“于是我们将‘Fly’和‘Fish’结合,诞生了‘FIFISH’。”品质至上:数字背后的FIFISH海洋探索雄心

作为摄影爱好者中的佼佼者,张翀深知摄影对于细节捕捉的重要性。尤其在FIFISH镜头的研发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呈现都被视为核心目标。历经严苛的测试与试验,包括一系列冲击测试、存储测试、压力测试及读写循环测试等,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体现了FIFISH对产品质量的自信与承诺,更彰显了其对于海洋探索的坚定决心。

张翀带领的团队深入调研工业级相机的功能细节,并结合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反馈,成功研发出专业级水下镜头。他们对海洋影像处理技术的精进与创新,保证了画质的高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即使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下也能实现实时传输的高分辨率画面。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画面的清晰度,更是对水下世界色彩的丰富再现。

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外观设计也至关重要。根据瑞利散射定律,海底的色彩和陆地相比有所缺失,而FIFISH的产品设计不仅提升了视觉美感,更从结构上实现了安全环保的创新设计。独特的灌体设计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正是这样的匠心独运,FIFISH连续荣获CES创新奖,展现了其在消费级水下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鳍源科技的FIFISH P3产品不仅配备了定制的高性能传感器和超广角镜头,还具备出色的LED补光和驱动器性能。这款产品在外观、性能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和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水下拍摄体验。尤其在水下内容生产和场景制造方面的布局更是凸显了FIFISH的前瞻性。他们致力于将VR、视频、直播等技术应用于海洋探索领域,为消费者打造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互动社区平台。FIFISH还计划利用获取的大数据拓展到内容产业链的其他领域,如海洋监测、海底地图等,为人类探索海洋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支持。这样的创新与布局不仅展示了FIFISH的雄心壮志,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与海洋亲密接触的机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