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制造到智造 已尝机器换人甜头

服务机器人 2025-02-10 11:2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走进格兰仕位于顺德容桂的电器配件制造工厂,曾经人声鼎沸的车间如今被高精度的机器所替代。“微动开关生产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从原先的160多名工人,到如今仅需26人。”公司总经理黄钊华向我们介绍道。格兰仕在“机器代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尝到了减员增效的甜头。

在过去的两年里,格兰仕在家电自动化改造方面投入巨资,步入了深化阶段。仅在去年,中山厂区就投入了30亿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这一投入力度之大,相当于过去二十年投入的总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家电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格兰仕从传统的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转型,成为了其应对挑战的关键策略。

每次参观,格兰仕总是向外界展示其展厅和流水生产线,而车间一直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这里,黄钊华强调:“我们的核心在于生产最前沿的电器配件。”相比于整机产品,他们所生产的产品非常通用、稳定,不需要经常更改技术。这使得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方式的完善上。如今,生产产品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而是为格兰仕输出先进的生产方式。

在格兰仕的车间里,除了通用的机器外,大部分自动化生产设备都是他们自己研发生产的。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使他们在行业内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在微动开关生产线上,过去需要80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13人,而且所使用的自动化设备都是格兰仕自己研发的。

黄钊华自豪地表示,过去几年里,格兰仕每年都能实现18%的人均效率递增。他举例说,一个原本需要900人的车间现在只需要不到500人。这一切的成就源于他们对旧设备的改造、对设备瓶颈的去除以及对自动化设备的自我研发。接下来,格兰仕将继续投入巨资引入信息化管理后台,与中科院合作打造智慧工程和数字化车间。他们的目标是实现车间的无人化,打造一个即使在关灯的情况下也能依靠自动化设备运行的“黑灯车间”。

格兰仕家电研究院的负责人李志刚表示,格兰仕现在采取多种策略并行的方式推进自动化。他们不仅从意大利、德国等地引进自动线,更重要的是自我研发。自动化需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所以必须自己有能力去实现。

那么,格兰仕距离迈向工业4.0还有多远?他们已经在路上,通过不断的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向着工业4.0迈进。接下来,他们需要继续投入、创新、研发,与中科院等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实现全面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格兰仕已经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实力,未来值得期待。在格兰仕的生产线上,众多机械手臂忙碌地工作着。虽然这一代产品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机械手臂进行生产,但对于下一代产品来说,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格兰仕正在进行的自动化改造项目则通过简单的调整定位方式,轻松应对产品大小的变动。只需改变定位点,无论是产品变大还是变小,生产线都能够迅速适应。

尽管机械手臂在许多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主要承担的是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的任务。对于那些需要高精度装配、对手指灵活度要求高的工序,机械手臂的应用面临挑战。格兰仕通过技术分解复杂动作,使得这些工序变得简单且价格低廉。

德国西门子无疑是工业4.0领域的佼佼者。黄钊华表示,虽然格兰仕在自动化方面有所成就,但仍未达到工业4.0的水平。他参观过西门子的成都工厂,发现那里设备先进、人员稀少。后台强大的系统以及AGV物流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尽管没有看到机械手臂的运用,但这可能与产品特性有关。西门子通过全面的自动化设计,实现了高效生产。

黄钊华指出,工业4.0的追求不仅仅是提高生产效率,而是实现整个运营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从接受订单到生产、出货,全部由电脑控制。他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企业可能需要10年后才能实现。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格兰仕正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今年3月,格兰仕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布了“G+智慧家居白皮书(V1.0)”,展示了其在智慧家居领域的布局。格兰仕的G+平台被视为中国制造与“互联网+”结合的雏形。该平台将为全品类家电提供智能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格兰仕还致力于打破家电行业间的壁垒,通过G+系统实现各行业的互联互通。这一系统的开放性将使得大、中、小企业家电产品都能够免费使用,并与其他系统兼容。格兰仕家电研究院的负责人表示,这将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