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传统模式 智能化助推印染产业升级
面对巨大的环保挑战与产业升级的困境,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的关键中间环节,正承载着前所未有的争议与关注。这个看似传统的产业,实则早已融入了科技的血液,成为创新产业的代表。以“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高新技术为引领,一大批智能化设备正在推动印染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特别是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印染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地位愈发凸显,智能制造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
形势逼人,印染行业正面临转型的紧迫性。我国纺织污水排放问题严峻,而印染行业作为其中最大的排放源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染料价格波动、环境及资源压力的增大,印染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为满足终端市场的个性化、快速多变的需求,企业亟需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智能化发展成为了突破瓶颈、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智能管理和智能生产的结合。没有智能生产的支撑,信息化管理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印染行业在智能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工艺参数的在线采集与自动控制、化学品的自动称量与输送等,大量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装备的应用,使得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一装备的智能化正逐步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在这一波智能化浪潮中,印染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致力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实践,为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以康平纳集团、泰坦纺机、康立自控、杭州开源等企业为代表,一批又一批的印染设备企业正在加速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特别是康立自控这样的纺织企业,借助新昌“纺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专家”的地位,积极投入研发,不断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他们专门研发针对纺机的远程控制系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如康立杭州研发中心等,吸引人才、提升研发实力,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而山东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更是让印染行业引以为傲的成果。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染色效率与品质,还使我国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纺织印染行业正迎来一场革新。一种先进的装备正在改变纱线染色的传统模式,为棉纱、毛纱、棉麻纱等各类筒子纱提供全新的染色体验,其影响力甚至扩展至坯布染色和印花领域。这种装备不仅大大提高了染色效率,而且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吨纱节水27%,节约蒸汽19.4%,节电12.5%,并减少污水排放26.7%。
想象一下,在每年我国染色的纱线达到惊人的1000万吨时,若广泛采用此装备,其节约的水资源、能源以及减少的污水排放量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预计每年可节水3亿吨,节能233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高达2.97亿吨。这为印染行业的转型升级铺平了道路,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以及低耗能、低排放的目标坚实迈进。
数码印花正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适应了现代消费理念的转变。“多品种、个性化、短周期、注重文化创意与环保”的纺织品需求正在推动数码印花技术的飞速发展。近日在上海举办的数码印花展上,国内数码印花技术的重大突破得到了广泛认可。高频压电式喷头、超高速数据处理和分布式喷印联控机电装置等尖端技术已经提升了数码印花的精度和速度,性能更加稳定。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新一代高速导带型数码喷墨印花机已经投入大批量生产,精度高达600dpi以上,喷印速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至1000平方米/小时。更令人欣喜的是,国产墨水的突破也大大降低了喷印成本,仅以100至200元/公斤的价格替代了昂贵的国际进口墨水,数码印染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尽管江苏常州宏大科技集团在印染设备智能化在线监控系统的研发方面成果显著,其自主研发的三大数字化系统已实现对印染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但专家认为,真正的智能化应该超越单机自动化,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和系统自动化。这也是未来智能化设备发展的方向。尽管杭州凡腾科技有限公司在传统印染厂实施智能工业技术开发上有深入研发,但全面实现智能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财政部最近出台了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为印染行业企业提供资金上的资助渠道选择,加速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更新与应用,为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着这一行业能够在技术的推动下,走向更加繁荣与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