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跑步入车间 上半年产量激增52%

服务机器人 2025-01-21 18:40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引领中国迈向智能制造时代

随着国务院最新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印发,中国正迈向人工智能的新纪元。这一规划为未来的十年设定了蓝图,明确了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制造业领域,这一规划的实施正催生出革命性的变革。

工业机器人成为这一变革的先锋。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显著增长,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引入工业机器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还标志着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一趋势与德国工业4.0相契合,展现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联想等纷纷公布其人工智能战略,推出各种应用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这需要我们在政策支持下,构建全方位的人工智能生态,包括人才培养、技术标准制定、产品数据共享等。

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激增是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显著标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反映了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这一需求源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减以及对更高效、更智能生产方式的追求。

广东等制造业大省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地。这些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搬运、抛光、打磨、焊接、组装和检测等环节,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尝试或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预示着“机器换人”的趋势不可逆转。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是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生动写照。在这一进程中,视觉感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正与工业机器人技术融合,创造出更深刻的产业变革。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生产过程更聪明、更有效率。

正如国家统计局的许剑毅司长所指出的那样,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业将实现质的飞跃,迈向全球制造业的前沿。蓝创捷特佳电子引领自动化改造潮流

东莞蓝创捷特佳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建华透露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今年计划投入800万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并计划逐年翻倍。这一行动响应了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的激增趋势。随着各地机器人产业项目的上马,产能逐步释放,国产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

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更是迅猛增长,超过了800家。在广东,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大批工业机器人企业如华中数控、大连机床等纷纷进驻广东,设立生产基地,带动了产能扩张。本土企业也在积极提高产能和拓展市场。

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产业的繁荣不仅体现在产能的提升,更源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他指出,经济环境的改善,尤其是3C、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发展,为机器人需求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的上升,自动化改造成本相对降低,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制造业车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大幅上升。与此前沿技术如视觉感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

在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在“机器换人”的基础上,尝试引入传感器、大数据和工业管理软件等,以实现更高级的转型升级。该公司工程师徐海钢表示,通过引入新技术,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例如,通过传感器收集机床数据,实时监控、分析和判断,瞬间报警并停机,这是过去人工无法做到的。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欧先仙介绍了另一个案例,公司通过设备系统化,实现了后端设备对前端设备生产工艺的自动优化调节。这一过程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机器通过大数据不断学习,越来越智能。一旦发现产品数据存在误差,机器会自动调整生产指令。这正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所追求的场景——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对标德国工业4.0。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会长苏汉明分析指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融合,智能制造的基本路径和思路越来越清晰。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一个基础,但远期来看,“软硬结合”和企业整体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将是更大的挑战。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企业的努力,智能制造的未来充满希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