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人类的“AI 情结”
本文基于篝火营地与 Polygon 中华地区独家授权协议,转载请征得同意。
机器人女友是用来谈恋爱的,这是制造者的目的。不过,无论人类对机器人的迷恋看起来有多诡异,还是有不少人难以抗拒机器人的魅力。这种情况已经在流行文化中存在了好几十年,大家喜欢的角色可能出乎你的预料。真正的机器人伴侣指日可待,大家也是时候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倾向于把机器人当成自己的同伴或孩子的替代品?为什么有的人会希望把机器人变为自己的爱人?
顺带一提,机器人男友也是有市场需求的。
令人惊讶的是纵观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这里面不乏人造人的身影。那个时代的故事就像现在一样,人造生物通常被用于完成高难度的体力任务,比如巨大的塔罗斯(希腊神话中的金属巨人)守护着公主,而魔像(Golem,传说中用巫术灌注黏土而产生自由行动能力的人偶)则保护着整个社群。不过,许多故事中也出现了创造者迷上自己创造物的情节。左甚五郎是 17 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传说中的神奇建筑雕刻家,他创造了一个真人大小的人偶,且十分喜欢这个人偶,并与它交流,最终成功地将其变为了活人。
不少玩家认为「辐射」系列的突袭者具有别样的吸引力
不过在神话故事中,名气最大且时常被大众改编的故事当属希腊神话中的《皮革马利翁(Pygmalion)》了。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刻家,一生不好女色。他根据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创作了一个象牙塑像,结果却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把这个雕像当成真人,收集大量的贝壳和光滑的鹅卵石送给「她」。虽然他没谈过恋爱,却很懂女孩子想要什么。最终,爱神阿芙洛狄蒂给这件雕塑赋予了生命,将他迷恋的雕像变成了活生生的美貌女子,取名为伽拉忒亚,并祝福了两人的结合。
最早的《皮革马利翁》故事有着明确的美好结局,在故事中,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相当新颖,并不只是因为希腊神话一贯充满悲剧色彩,而是因为相较于当代人对人造生物的理解层面而言,这个故事显得尤其格格不入。
无论机器人看起来有多像人类,无论它们有多受大众的喜爱,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始终只是个局外者。不论它们是人造人罗伊巴蒂(《银翼杀手》),奥创(漫威),科塔娜(《光环》),还是查派(《超能查派》),这些人工智能都会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并在这个过程中质疑自己的忠诚。这种认知很可能会引发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冲突,即便后续有机会改善这一点,但它们还是很难去弥合这道鸿沟。
难道伽拉忒亚就从来没有在心中再三思考她与皮格马利翁之间的关系吗?她有没有与皮格马利翁发生过争执?或者就像弗兰肯斯坦的怪物那样,与创造者争论自己的自我定位?她是不是也曾做出过反叛的举动,像匹诺曹那样溜出去和小伙伴一起抽雪茄?为什么在原版神话中,大家完全没考虑过这些潜在冲突呢?
这些人造人的故事都是由创造者所定义的,以此来展现他们的目的,被创造者则通常没什么话语权。对于皮格马利翁而言,伽拉忒亚是他的伴侣,她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陪着雕塑家一起生活,这听起来很浪漫,对吧?相较之下,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杰佩托(《木偶历险记》)所创造的生物则扮演了较为叛逆的角色,它们的定位更类似于孩童,,这种叛逆并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们也欣然接受了这种设定。
我很好奇在这些虚构的故事中,创造者的目的和实际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创造物是否也存在差异?观众眼中那些可以成为伴侣的机器人是否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性吸引力?我在推特上做了相关调查,限定以下几个条件
1.请参与者说出自己曾经迷恋过的虚构作品里的机器人;
2.此处指的是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而非半人半机器的赛博人;
3.如果可以的话,请参与者附上自己的性别信息。
调查结果相当有趣。大家迷恋的女性机器人各有千秋,但这些女性机器人究竟有多大可能喜欢自己则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辐射 4》里头的突袭者 KL-E-0 和《网络奇兵》的 SHODAN 都是被提名较多的角色;男女参与者均认为《传送门》里的 GLaDOS「很有魅力」;在男生眼中,《超能勇士》的豹司令很受欢迎;近些年发售的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中的康纳也深受大众喜爱。
其实作者在创作之初很少考虑这些机器人在外貌或性方面的吸引力(此处不包括诸如《银翼杀手》的 Pris 和《光环》系列的科塔娜这类拥有传统性吸引力的女性机器)。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热门角色,那就是我们的 Data 长官。
Data 是《星际迷航》系列中的人形机械,他曾在美剧《星际迷航下一代》和该系列多部电影中登场,并成为 2020 年美剧《星际迷航皮卡德》里的常驻角色。多年以来,Data 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万人迷(在这次推特调查中,他至少被提名六次)。,在三十年的荧屏生涯中,有关他的感情描写仅占据了极少的篇幅,主要还是展示他失去创造者、作为孤儿身份的一面。
Data 是脾气古怪的宋博士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除去那个邪恶的兄弟机),他努力克服自己与其他生物同伴之间在理解认知上的鸿沟,并在企业号上打造了一个大家庭。他能手撕钢铁,还拥有一只名为斑点(Spot)的宠物猫。Data 在粉丝群体中超级受欢迎。
早在 1987 年,《星际迷航下一代》就推出了该角色的粉丝向简讯以及粉丝向杂志《Data Entries》,累计出版了 45 期。这本季刊囊括各类图片、同人文和幕后花絮,堪称过去同人时代的满满回忆。阅读这些杂志的真正乐趣在于感受大家对 Data 的热情和喜爱,即便这名角色本身完全无法拥有这些情感。
「他真的是个很好相处的角色,」Data 的扮演者布伦特斯派尔在 1990 年接受《Orlando Sentinel》采访时表示,「Data 的性格脆弱,非常单纯,让人觉得是个很和善的人。」在布伦特斯派尔扮演 Data 的职业生涯中,他收到了大量的粉丝来信,其中很多是写给 Data 的情书,可以算得上是《星际迷航》系列的珍贵史料之一。不过,Data 的魅力并不仅限于爱或性的层面,这三十年的文化爱好已经通过有趣的方式演变成其他东西了。
在 2018 年,我参加了纽约的 LGBTQ 漫画展 Flamecon,负责流行文化中最受欢迎的机器人展位。展位成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睿智的见解(比如「《FLCL》中的机器人健次是性感的代言人,而参加《危险边缘》比赛的沃森则是魔法师 ……」),在不可避免地聊到 Data 这个话题时,成员 Shivana Sookdeo 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大喊道「你们都别惦记 Data 了!他可是我儿子9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句话。
显而易见,人形机器人早已不再是民间传说和科幻小说中独有的概念了,它们的外貌和社交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逼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不少机器人,它们都是为特定服务工作而设计的。没错,这些服务也包括了性和陪伴。如今大部分国家的人都因疫情隔离在家,Realbotix(美国一家人工智能伴侣制造商)表示自家的机器人在此期间销量激增;除了其他功能之外,他们的旗舰版机器人 Harmony 主要用于记住名字和进行交流。
有的人会对机器人十分警惕,担心它们化身杀人机器,没有想过它们可能只是想和人类做朋友。我们已经见证了科技发展的前景,人工以无法预估的方式不断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日渐复杂化,这些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机器人也可能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无论在小说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给机器人们分配好了各种角色,但总有一天,它们可能会对此感到不满,人类应该对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建筑雕刻家左甚五郎的故事流传了多个版本,其中有个版本相当有趣。在人偶变成真人之前,她已经具备了许多功能,比如可以移动,但需要左甚五郎的操控;比如可以说话,但话题总是绕不开她的创作者。她其实拥有知觉和自我意识,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可随心所欲地移动,却始终不自知,在照镜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
当我们将机器人视为自己的后代或爱人时,二者之间的界线就已经开始模糊了。与其等伽拉忒亚和 Data 自我探索,我们不妨抢先一步去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