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操控手快跟上

服务机器人 2025-01-19 12:16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走进机器人的世界:技校的新机遇与挑战

憨态可掬、呆萌无比的机器人“大白”,在全球范围内捕获了无数粉丝的心。而在现实世界中,也有一大波机器人正在人类社会中活跃。嗅到这一发展契机的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其中的工业机器人领域更是备受关注。广东省更是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在工业技术领域投资9430亿元,推动超过一千九百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革新行动。在此背景下,技校们纷纷响应,开设机器人应用专业,专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那么学校为什么要开设这个专业?新专业的招生情况如何?机器换人对于技工而言究竟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深入探究。

新专业诞生的底气何在?

今年秋季,惠州市技师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专业,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原本计划只招两个班,但响应热烈,最终扩招至三个班。在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新开的“澳德机器人班”同样吸引了近百名学子报读。这一切的背后,是学校对机器人发展的敏锐洞察以及学生们对新专业前景的乐观预期。惠州市技师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丘建雄透露,虽然机器人专业尚未正式收录在新专业目录中,但学校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这一过渡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目前学校拥有四到五台机电一体化设备,为开设新专业提供了基础。

机器换人对技工的影响是机遇还是挑战?

随着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数控化在工业企业中的迅速普及,“无人化车间”已经成为不少大连制造企业的尝试方向。那么,这一变革对技工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丘建雄表示,“机器换人对技工而言机遇多过挑战。”虽然表面上看,机器换人可能导致一些低技能工人失业,但实际上,对于高技能、精通维护的技工需求仍然旺盛。特别是在设备维护、保养等领域,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惠州市技师学院的机器人专业也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的维护、装配、编程研发等领域。对于技工而言,机器换人并非全是挑战,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声音:面对新浪潮技校必须行动

惠州博赛技工学校校长杨成国认为,随着全球制造工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工业领域正在迎来一场新的革命。面对这一浪潮,技校必须有所行动。随着产业链的重组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既有技术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技校需要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机器人日益走进人们视野的时代,技校的新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每一个技校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急缺维修保养人才:机器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走进广东澳德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你会发现一群特殊的“工人”——工业机器人正在忙碌地执行各种任务。这些看似智能的机器人背后,实则需要专业的维修保养人才来保障其高效稳定的运行。该公司负责人童先生透露,机器人的操作并非简单的开机即用,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人与机器人的配合、后续的维修和保养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由于这一领域的技术要求高且属于新兴产业,导致人才缺口急剧扩大。他们公司每年都需要招聘100\~150名懂机器人维修与保养的专业型人才。

这一需求的背后,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趋势——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在成为一种热潮。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数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从地方到民间资本都在积极布局,机器人技术的热潮正在持续升温。

在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及广东省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广东省更是明确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工业技改投资高达9430亿元,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旨在通过技术革新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这不仅彰显了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也为维修保养人才的短缺问题敲响了警钟。

对于那些热衷于自动化技术并愿意投入这一领域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机器人维修保养人才的高薪待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童先生表示,机器人操作技工的月薪范围可达6000\~10000元,这不仅体现了这一领域的价值,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面对机器人技术的热潮和人才短缺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跟上技术的步伐,更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适应这一领域的发展需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