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拥抱AI是少数人的智慧还是多数人的认知
少数人的智慧
一甲子之前,人工智能还只存在于极少数人的智慧中。1956年8月,克劳德香农来到美国汉诺斯小镇,在达特茅斯学院,他与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一众科学家,开始探讨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问题如何用机器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香农等人为这场主题讨论的内容取了个名字,叫“人工智能”。
离开达特茅斯后的近30年里,香农清楚地见证了“人工智能”如何传遍科学界,如何为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埋下苗头。尤其是进入1980年后,计算机在模拟人类思维上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进入时代。
多数人的认知
从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AlphaGo横扫人类职业围棋选手;从、算法研究到智能音箱、智慧物流等产品化、产业化……经历一甲子,人工智能已经从争论不定的“概念”逐渐具象,延伸为愈加丰富的学科,并培育起一批科技产业,被全世界更广大范围内的人群接触、认知。
人们开始回归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何为人工智能?最新的定义是,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一类机器。
分歧再一次产生。产业界已经感知到它的“钱”景。人工智能营造的产业及市场规模有多大,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但保守预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381亿元,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697亿元;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700亿元、6800亿元。
学术界则看中它对人类变革的重要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AI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最终使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但另一面,对它的焦虑与不安,同样存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反应更为激烈,他曾多次公开警告,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有可能招致人类的毁灭。
理智者的远见
霍金也并不是彻底的悲观派。他在2017年一条对人类的忠告里说,现在还不能确定,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是好是坏,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要竭尽全力,来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及环境有利。这一预见更符合普遍意义上的人类共同利益,它后来被解读为既不应将AI捧上神坛,也不能将其妖魔化,而是让AI真正为人所用。华为用了一个精准的名词它普惠AI。
这一与当下的情况相关联。由于一些商业化行为,AI依旧高高在上,难以落地惠及民生。比如,有的企业将AI包装成高大上的概念,在应用开发上则蜻蜓点水,止步于算法层面的原创技术之前;有的企业则用力过猛,在市场不成熟阶段就急于开发独立的AI产品,没学会走就想跑。
作为一个有门槛的前沿技术产业,AI应该从纸上谈兵走入寻常百姓家,理智而远见的企业需要想办法,让这项高科技“高而不贵”,让普通个体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安全。2020年,钛灵AI算法市场,一个低成本就能采购高性能算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强势登场!作为一个新兴的一站式算法交易及产品化平台,它不仅能够降低AI开发和部署的技术难度,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的普及助力。
全人类的机遇
、路线导航、物流配送……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及行为正在被AI拆解为一个个需求模块,在重构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后,重新嵌回入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
未来的AI什么样?或许谁都没办法给出确切答案,但能确定的是,当下只是个开始。
从更广阔的时代眼光看,AI是下一步发力的方向和机遇。国家层面,AI已经上升至国家核心竞争战略高度,很多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制定发展规划,储备AI专业人才资源。企业层面,各大科技公司已发起激烈的人才争夺战,高薪聘请、资助高校的消息屡见不鲜,一批接一批的出色人才产生并加入,是企业最终的目的。
AI大势已至,我们受益其中。钛灵AI算法市场主动拥抱这个我们已置身其中的未来,以平台赋予百亿终端AI灵魂,让AI走进更多场景,为更多行业、企业赋能,不断促进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