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机器人产业巨头的心脏地带
沈阳新松:介绍智能机器人的魅力与力量
最近,沈阳哪家企业风头最劲?答案无疑是——新松!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全球瞩目的北京八分钟精彩表演背后,沈阳新松研发的舞台移动机器人功不可没。这场高科技的盛宴让沈阳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那么,关于新松机器人,你究竟了解多少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探访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智慧园,见识那些令人惊艳的机器人小伙伴儿们,感受人工智能的无限魅力。
在新松智慧园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地,你会发现机器人不仅仅是完成搬运、装配等工作的工具,更是充满创意与想象的智能伙伴。其中,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这款由沈阳新松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同研发的机器人,凭借高超的球技吸引了众多目光。庞伯特不仅具备自主创新的乒乓球技术,还能与顶尖选手丁宁进行“单挑”。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介绍,庞伯特机器人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拥有最智能的大脑、最锐利的眼睛和最灵敏的手,毫秒之间就能预测乒乓球的轨迹,点位预测精度高达2厘米以内。
在养老领域,新松也展现了人工智能的温情一面。他们推出的学习型养老机器人——新松家宝,不仅能陪伴老人聊天,还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天气预报、远程问诊等服务。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为老人带来实质性的照顾和帮助。
走进新松智慧产业园的C4车间,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在这里,服务机器人也展现出了它们的才华。松果系列服务机器人在车间集体婚礼上担任服务员的角色,而在湖南卫视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中,它们也展现了幽默风趣的一面。这些服务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和敏捷的动作,能在陌生环境中建模、感知外界、自主行走和避让。值得一提的是,新松智慧园的C4车间是中国首个工业4.0生产示范实践厂区,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舞台上,沈阳新松制造的移动机器人更是大放异彩。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世界大型活动中首次多台机器人与演员同台互动演出。这一表演不仅填补了中国大型机器人表演的空白,更展现了沈阳智造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卓越成果。
除了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新松智慧产业园的C2车间还揭开了舞台移动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在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科技团队的赵嘉均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这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舞台移动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融合了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精准性和高速性,为舞台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魅力。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和反光柱的布局使得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精准定位和运动。
面对机器人的普及和发展趋势,人们可能会担忧是否会“抢饭碗”。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随着传统制造模式的不可持续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曲道奎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机器人的普及而感到恐慌。机器人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的空白。在德国等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机器人的使用量稳定增长,失业率开始下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机器人技术并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松的努力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未来!在探讨机器人技术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话题时,中国和韩国的数据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并没有导致失业率的趋势性上升。这一现象表明,尽管机器人技术取代了部分工作岗位,但它同时也催生出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观点,体现了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
曲道奎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他指出,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一些传统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但这是一个创新过程,一个优化效率和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无需感到恐慌和不安。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一变革,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实际上在推动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就业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将更多地投身于高端、高技能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人类的创造力、判断力和人情味,这些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变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劳动力模式,探索更广阔的领域。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培训和教育机会的涌现。人们可以通过接受新的培训和教育来适应这些变化,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应对新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追求进步的过程。
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革,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恐惧和抗拒。我们应该看到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