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 领跑人工智能产业
中央已经明确指示,要加快实施国家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如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相较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涵盖了七大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产业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商业模式也在持续演进和多元化。据IDC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8年已达到161.9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超过5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接近700亿元。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市场规模更是将达到惊人的3万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的众多领域中,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极大推动了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发展。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最大组成部分,其技术应用的市场规模远超其他细分。计算机视觉技术模拟人的视觉能力,通过光学系统和图像处理工具捕捉和处理场景的三维信息,理解并指挥特定的装置执行决策。自20世纪80年代神经网络技术起源以来,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对计算机视觉研究和应用的投入持续倍增。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机器的图像感知和认知能力,而且为商业化变现提供了巨大空间。据统计,国内有高达42%的人工智能企业应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在安防影像分析、泛金融身份认证、手机和互联网娱乐、批发零售商品识别、工业制造、广告营销、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算法的驱动。一方面,AI芯片的出现提升了芯片计算能力,突破了传统CPU的算力瓶颈;另一方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算法的崛起,使得AI视觉的识别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计算机视觉的工作流程包含检测、分类、跟踪与语义分割等模块,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
在消费级领域,随着数据量上涨、运算力提升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类消费级应用场景中,如人脸识别服务。计算机视觉行业产业链由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以及下游应用层组成。各层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推动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视觉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在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存在三大类型的参与主体,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姿态活跃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前沿:
一、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为代表的安防厂商。这些企业凭借安防影像分析的市场需求驱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在云边融合的架构背景下,他们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分支之一,其愿景是利用摄像机等视觉传感装置代替人眼进行物体识别、跟踪和测量。这些安防厂商的产品直接回应了安防监控系统中“看得懂”的需求。
二、则是互联网巨头公司,如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为了占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高点,如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IBM、Facebook等全球知名企业都在持续增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各国也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及国家战略规划,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包括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等创业公司,他们在细分领域中发力,各有不同的布局思路。例如,商汤科技致力于构造平台,专注于底层基础应用,力图在完善平台后实现其他领域的快速落地。旷视科技则在多个领域如安防、金融、零售、汽车、教育等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依图科技则对安防和医疗两大领域进行深度专注和深耕,依赖其产品化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深入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结果,计算机视觉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的规模占比高达37%,大幅领先于其他领域。而在机器视觉领域的细分市场构成中,安防行业占据了大头,达到67.9%,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的庞大市场。预计在未来,全球智能安防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其核心在于算力、算法和数据三方面的突破。随着GPU及AI专用芯片的出现,算力瓶颈得以突破,数据运算速度和处理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硬件支持。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持续进步也推动了视觉人工智能行业的飞速发展。海量的图像和视频内容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得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