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AI为何能
根据Grand Vie Research的一份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人工智能在诊断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亿美元。
取代繁琐工作,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领域持续发力
以影像诊断为例,X线、CT、磁共振……医院的放射科为所有就诊病人出具这些影像检查的诊断报告。人工智能相比人来说,最直观的优点是不会累,放射科医生长期看片子,人眼会疲劳,而人工智能不会。人工智能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可以阅片无数,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在某种程度上诊断水平高于普通放射科医生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跟记者如是介绍道。
放射科工作主要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患者在放射科接受设备的扫描,这一过程是由放射科技师操作各类机器完成,包括扫描参数设定、需要增强时对比剂方案的制定、图像预处理等,有点类似摄影师拍照,只不过操作的机器更巨大。第二部分是影像判读,诊断医生经过医院的PACS系统调阅图像,逐幅观察,寻找异常。
《2018-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为4.1%,其间的差距是25.9%,放射科医师的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放射科医学图像的增多,使得放射科医生的工作量剧增。通过机器来识别医学图像,从而缓解放射科医生的压力成为广泛需求。
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方面逐渐成熟,也让智能影像诊断成为“人工智能+医疗”较快落地的应用领域,相关人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
缩短诊断时间,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让就医更高效
以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为主的辅助诊断,患者最直接的获益就是时间。日均检查约3000人,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每天的工作量,作为只有109名工作人员的科室,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运转高效的背后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辅助。
“以冠脉 CTA 人工智能辅诊系统为例,这套人工智能已经很成熟,原来我们做一个冠脉CTA的后处理至少20分钟,遇到复杂的病例需30-40分钟,每天接诊量有限,而通过人工智能的帮助,节省了很多重复劳动的时间效率明显提高,冠脉CTA的诊断量也上升了近一倍。与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冠脉CTA准确性也达到90%以上,已高出放射科医生的平均水平。”严福华告诉记者。
“我们把影像诊断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和患者沟通,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也就更加利于疾病的诊疗,也更加凸显了放射科医生的价值。”严福华说。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