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将替代工人 工人们不忧反喜?
两年前,彭成阳成为了佛山电梯厂商珠江中富的首位机器人操作工,与机器人的“对话”让他的工资大涨,也让他有了在佛山安家落户的打算。他的经历并非孤例,而是机器人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佛山,不仅一线工人与机器人紧密合作,工厂管理者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融入这场大潮。机器人厂商和技术研发者也在努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一切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用“机器换人”来概括。
在珠江中富,彭成阳与焊接机器人的紧密合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的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珠江中富又引进了多台机器人,全面加速生产自动化。对于生产管理者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成本降低,更意味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而在珠三角另一制造业大市东莞,广东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任项生正在探索打造“无人工厂”。他深受四川西门子工厂的启发,计划投入巨资将长盈精密打造成东莞首个“无人工厂”。随着机器人的大量融入,管理端与机器人的“对话”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的长盈精密,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远程查看工厂设备的运行,并及时做出管理决策。
与此机器人厂商也在冲向产业“风口”。以佛山艾乐博公司为例,他们专做机器人生意,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商业版图扩张让他们保持高速增长。他们甚至计划走向东南亚,并在全国开设机器人4S店,提供“机器+人”的综合服务。
这一潮流中,不仅有传统的制造业巨头在积极探索智能化改造,也有新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在努力拓展市场。从一线工人到工厂管理者,从机器人厂商到技术研发者,机器人与人的对话正在全面展开。这不仅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大潮中,每个人都在与机器人共同书写着未来的故事。在这场自动化变革的浪潮中,他们是充满激情的受益者。
佛山艾乐博机器人公司的董事长农百乐,最近成功将两台锅具冲压机器人销售到国内一家知名企业在越南的生产基地。这位“80后”创业者自2012年创办艾乐博以来,带领企业实现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扩张,甚至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去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元。他计划今年打造全国4小时服务圈,开设多家机器人4S店,并加大销售网络的建设。
同样投身机器人创业潮的还有管贻生,他是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拥有海外留学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机器人专家。他感叹,回国创办机器人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创办的博文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研发,这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正在加快产品市场化的步伐。管贻生认为,模块化是机器人研发的新趋势,能够简化设计、制造和维护,降低研制成本。
广东多地正在同步发力机器人产业,不再单纯依赖招商引资,而是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今年7月初,省科技厅对机器人研究项目进行了大额资助,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在佛山顺德揭牌启动,针对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进行重点攻关突破。珠三角各地纷纷加速布局机器人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普遍对技术研发环节表现出更鲜明的重视态度。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已有237家机器人企业,产值达到480亿元。广州的机器人产业也已较为成熟,广州开发区是广州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区,集聚了多家知名企业。
可以说,现在正是机器人产业的春天,技术研发者们纷纷投身创业潮,期望在这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中创造奇迹。而广东等地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也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观察眼:从“机器换人”到“机器升华人”的跃迁
谈及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成为众多企业家们热议的话题。在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企业家中,机器人作为能够替代人力劳动的先进工具,其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当我们深入探讨机器人的经济效应时,除了“换人”,还有一个更为深远、广泛的效应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机器升华人”。
“机器换人”,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意味着使用机器人进行工作替换人力劳动的概念。这样的表述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州市经贸委的一位负责人指出,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相较于人工控制更为科学高效。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不仅仅是用来替代人力的工具,更是代表着生产方式的跃迁。它们在生产端的应用,在替代大量人力岗位的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的需求。而在研发制造端,机器人行业本身汇聚了大量的财富和技术资源,为培养吸引新的经营者、研发者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面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人们不禁要问:“机器替代了人,那么人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的深度思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佛山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他认为,“机器换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更好的表达应该是“机器升华人”。因为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表现,实际上取决于背后为其编程和设定的人的智慧。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脑力红利,智能制造的发展将依赖于一批优秀的程序员和技术专家。随着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失,脑力红利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预示着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市场上的紧缺资源。“机器升华人”的现象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围绕这一红利,各地的新一轮竞争也将愈演愈烈。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人力资源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契机。
家用机器人
- 机器人将替代工人 工人们不忧反喜?
- 还原一个真实的东莞:“智能制造”成为工业新
- 移动充电机器人全面“上岗” 助力保障春运路网
-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机器人替代人力,春潮涌动新
- 李开复看好水下机器人行业,提前布局投资鳍源
- 机器人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将出 20亿引导基金已到
- 安川电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在变革中
- 新一代机器人数字化智慧服务生态助力银行业向
- 2025年数字科技进展全球创新成果大盘点
- 德国自动化展kuka展示KRQUANTEC系列机器人
- 傅盛内部信:科技报国,共抗疫情,推机器人疫
- 深度-马斯克等专家呼吁禁止开发“杀人机器人”
- 天使还是魔鬼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炒股
- 美的旗下库卡机器人拿下宝马5000台巨额订单!翻
- 机器人梦古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 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逻辑与治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