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字号机器人各显神通
广东的智能机器人,无疑是科技领域的璀璨新星。它们不仅能够在干湿混合生活垃圾中精准分拣出19个种类的物品,更在汽车制造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一车四门两盖的智能装配,用时仅54秒。想象一下,国内首个轮足型机器人,它依靠六个直驱关节驱动,不仅能巡检、运货、跑腿,还能陪你悠闲地散步。更令人惊叹的是,明年它还将跨越重洋,抵达埃及,助力于当地的巡逻安防。
广东企业的机器人研发,正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许多“粤字号”机器人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在优势技术的推动下,反向“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魅力。
广东之所以能成为机器人的热土,与其制造业的发达、产业链的完整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的33.9%,产量更是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各有优势。《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800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
那么,广东的机器人究竟在哪些领域大显身手呢?
在广州黄埔区的数控产业基地内,机器人装配工位繁忙,生产的各行业各规格工业机器人多达40多款。其中,广州数控和瑞松科技是行业的佼佼者。瑞松科技为国内某车企打造整条生产线,助力其成为丰田汽车全球典范工厂。瑞松科技也在汽车行业提供智能装备智能化解决方案,打破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根据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广州机器人产业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集群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近三分之一在广州,显示出广州在机器人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除了工业应用领域,广东的特种机器人在极端环境、危险作业等场景下的操作能力也大幅增强。例如,“海螺”小管径清淤机器人,专门用于解决500-1200毫米口径管道的清污问题。未来,它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水务市场,预防水涝灾害。广东机器人在深海探险领域也有出色表现,它们正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海洋科考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广东的机器人企业正依托自主创新,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他们正努力拓展应用领域,优化产品性能,为各行业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广东的智能机器人正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广东的机器人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在广州隆重下水仪式中惊艳亮相。这艘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打造的巨轮,代表着海洋探索与科技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建造理念与需求源于南方海洋实验室,由中国船舶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无疑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经济发展。“珠海云”号的问世,预示着前所未有的助力正注入我国海洋科研领域。
那么,这艘科技巨轮的优势究竟何在呢?
自主研发创新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智能机器人作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广东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正是在自主研发创新的驱动下,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
以弓叶科技和妙智科技为例,这两家企业的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弓叶科技推出的智能垃圾分选机器人和高速喷气式光选机,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率。妙智科技则将VR技术应用于临床,其精卫VR手术机器人系统大幅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远销海外,实现了“反向出海”。
除了实现“进口替代”,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还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云洲智能、松灵机器人等企业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产品,业务涵盖环境监测、海洋调查、安防救援、无人航运等领域,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性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能加快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速度,还能降低企业的成本。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正是这种优势的体现,吸引了众多机器人企业落户。
广东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凭借技术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和“反向出海”,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背后,机器人产业虽然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梁万前指出,当前产业规模尚未达到50亿至100亿元的领军企业水平,基础尚显薄弱,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为了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他提出了几项建议: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应寻求原创技术的突破,培育出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创新生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速产品应用推广;重视领军团队引进和人才培养;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稳定,实现自主可控。
专家们的观点也聚焦在产业标准化和协同发展上。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李建庆强调,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至关重要,这将使各类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都能自如运作。他还提议提升5G通信的低时延、高质量特性,增强机器人的协同安全性。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涛则着眼于“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倡导政策引导、吸引高端人才、推动专利转化利用等举措。
在企业层面,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对产业引导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产业引导需体现“收”和“放”的双重特点。“收”即聚焦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放”则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产业更大的自由度。通过这种“收放自如”的方式,可以激活产业循环,推动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建议中,可以看出各方对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深厚期望和充满信心,期待在这一领域创造出更多的辉煌成就。
家用机器人
- 粤字号机器人各显神通
- GSK机器人RMD08自动化工业码垛拆垛搬运上下料
- AI专家王守崑预测机器人产业前景至2025智能互动
- EcoRobotix_2025农业技术革新及未来趋势预测
- 未来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报告分析与解读
- MIT机器人实验室技术革新及产业趋势报告_2025概览
- 机器人行业现状 机器人时代 人何以自处?
- 2025新趋势洞察热点事件及最新发展概览
- AI成长有触觉、处理负面情绪,或将学习人类价值
- 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发展报告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 技术秘笈:领英6.9亿用户背后,AI如何为招聘者与
- 人工智能发展前瞻报告2025年技术进展和未来趋势
- 工业机器人上市龙头股票有哪些?投资价值如何
- 2025年机器人技术最新进展概览
- 走进数字新时代,定义您的价值——2025年个人价
- 亚马逊机器学习总监Alex Smola:TensorFlow、Caffe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