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样本调查:机器人拯救中国制造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工业领域崭露头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这场变革中,机器人技术是否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继续领跑全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评论,到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尽管昔日的辉煌令人怀念,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东莞的街头不再熙熙攘攘,许多制造业和酒店业纷纷倒闭,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欧美外销市场的萎缩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忧虑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格力电器模具车间的自动化升级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五轴联动机床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工程师们自豪地表示,现在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完成以前需要多台机器、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加工品质,还降低了整体成本。
在珠海格力电器的车间里,“机器人来了”已经成为现实。导轨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正在取代人工,完成以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这些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张工程师表示,虽然一开始的投资可能很大,但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和加工精度的提升,整体成本会逐渐降低。
德国工业4.0的美好前景令人憧憬,但在现实的中国企业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企业正在尝试向产业链上游进发,努力补完“功课”。在格力电器,他们引进了昂贵的五轴联动机床和高速机,以期望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生产。
这场转型升级也带来了一些担忧。一些人担心,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中国的工人可能会失去工作。我们必须明白,这场变革是为了让制造业更加高效、精准、安全。我们应该拥抱这场变革,而不是恐惧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继续领跑全球。“弄不好就‘外国的机器人上岗,中国工人下岗’的想法”只是一种片面的担忧,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机器人技术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自动化机器逐渐取代手工操作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一些领先的中国企业正积极从单纯的“买家”角色转变为市场“竞争者”,其中格力电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国际舞台上,五轴机市场被德国和日本的厂商所主导,如德国的德玛吉和日本的马扎克。操作系统方面,德国的西门子和日本的法兰克两家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格力电器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成为德玛吉的大客户,更是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工程师们深知,虽然自动化机器售价高昂,利润可观,但投入巨大,回报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既耐得住寂寞,又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发展决心。格力电器的领导层坚信,这是一个高端技术的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公司早在2011年便制定了自动化发展规划,并相继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等部门。
如今,格力电器已经自主研发了近百种自动化产品,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领域,拥有20多项设计专利。公司的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累计产出设备1660台,工装1482套,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表示,外界可能认为格力只是做空调的,但走进公司深处就会发现,其实它已经变成了一家装备制造公司。
格力电器也面临着挑战。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是四大国际巨头,它们在中国市场占比高达55%。中国企业正在加紧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以应对这一挑战。例如,华中数控旗下的重庆华中数控机器人有限公司已经能够同时自主研发及生产销售及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机器人本体等四大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整机产品。而格力电器旗下的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也已经拥有年产1500台套机器人的生产能力。
随着国产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有人担心会出现“外国的机器人上岗,中国工人下岗”的情况。中国企业正在加紧布局自主研发和生产,努力在关键材料、工艺上取得突破。与此工人也在适应新的形势,通过深造和技能培训来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
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厂里,曾经广袤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显眼的风景。然而现在,随着自动化的推进,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尽管中国工人的薪酬仍然相对较低,但一些美国企业因为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人生产效率更高,选择迁回本土生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差距。机器进化的也需要工人的不断深造和适应。倪明堂,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副院长,曾深刻指出:“在人工制造的初步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选择在华设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当我们迈入智能化时代,我们的智能化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并不占优势,机器的价格差异也变得微乎其微,本土生产也并不会使成本大幅度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枯燥乏味的流水线作业越来越难以忍受,他们渴望更为丰富多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随着部分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关系愈发复杂。曾经人们担忧的“民工荒”已逐渐演变为对“失业潮”的担忧。
正如曾经风靡全球的廉价“中国制造”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制造业正在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与此产业人员的素质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传统的普通操作工需求减少,而对技术员工的需求正在增长,工作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格力的工程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动化生产的画面:工艺人员通过网络将零件加工程序传输到机房,操作工只需进行简单的双检确认即可启动生产。采用一人操控多台机器的生产模式,实现24小时全天候生产。
车间主管进一步指出,现在新招聘的技术员工大多拥有大中专以上的学历,专业对口,只有在最后的组装环节,才会看到普通工人的身影。依托自动化生产的优势,格力的产值实现了从800亿到1400亿的飞跃,员工数量却保持在了8万。为了将工人转化为技术工人,格力甚至正在筹建一所工程技术学院,邀请德国人和格力共同教学。
显然,“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制造业能否成功迈向高端制造领域,以及中国工人能否转变为真正的技术工人。这是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基石。
工业是国家的根基,制造业是发展的本质。正如董明珠对搜狐财经所言:“如果在‘根本’两个字上疏忽大意,那么谁也无法承担起推动人类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认识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人的技能提升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
家用机器人
- 珠三角制造业样本调查:机器人拯救中国制造业
- 这些豫企相当潮丨看“河南芯”如何创造机器人
- 水下机器人 极地显身手(科技视点)
- 哈工大机器人如何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壁垒
- 谷歌DeepMind发布重磅技术WaveNet:机器人的面孔 天
- 机器人威胁论尘嚣甚上?DeepMind 研究要教机器人
- 合肥来了一群厉害的机器人
- 一起感受大运会的智能黑科技3D照相馆、乒乓球机
- 业界热论机器人创投圈那点事:要把投资人当“
- 成都大运会:计划减少碳排放2.3万余吨 大运村配
- 光靠自动化解决不了人工问题
- 2022华为全球轨道峰会助力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
- 拿下A轮近亿元融资,长广溪智造强势登陆上海工
- ADVANCE.AI正式发布星鉴数字身份验证与风险管理解
- 唐山智造赋能为“机器人兵团”提速
- 再添“神队友”!深圳这家医院完成机器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