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困境中浴火重生
广东,这个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命名的中国沿海省份,自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起以来,便乘着对外开放的东风,借助港台的贸易、信息桥梁,迅速获取制造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而形成了鲜明的产业优势。广东,已然成为了出口导向型加工制造业的“世界工厂”集聚地。
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支撑着广东经济规模连续26年稳居全国首位,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高达26375亿元,若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其排名位列世界第五。
推动广东经济迅猛发展的主力军是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以及中成药制造等八个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群。世界和制造业的发展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过去的30多年,广东乃至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依赖劳动力获取生产优势,而欧美国家则更注重技术资本。但现今的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支撑广东制造业长足发展的人口、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那么,面对未来的挑战,广东制造业能否继续在前有堵截(指一些发达国家加速制造业回归)、后有追兵(指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吸引制造业转移)的“双重挤压”下保持领先优势?广东经济是否还能充当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广东制造业在国际产品分工中的位置又将如何?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广东制造的前世今生。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每一次制度的变迁都为广东工业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王月琴将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详细描述了其发展脉络。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瓶颈。在广东这些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强大的地方,近年来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与此广东的制造业还面临着传承问题——许多创业者的子女并不愿意接手父辈的事业,而是选择转向金融投资行业。
现阶段,广东制造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面对新的挑战,广东制造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东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广东制造业正面临着一系列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挑战。以往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完成加工贸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工厂内迁外移已成为新常态。例如,东莞这个加工贸易企业最为集中、加工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城市,虽然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在全省看似不佳,但它正是转型实践得最早的城市之一。这反映出广东在寻找转型升级的路径上尚未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除了转型的挑战,广东还面临着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问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80%,而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20%。这种不均衡状况在制造业行业也同样显著,大部分行业和优势制造业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尽管珠三角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但无疑是广东制造业的核心区域。
广东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追赶者的速度非常快。江苏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方面都超过了广东,部分领先行业的追赶者速度惊人。广东的一些优势行业标兵逐渐远去,部分潜力行业尚未进入快车道。这凸显出广东制造业在保持领先地位的也需要加大工业投资,加快创新步伐。
尽管面临挑战,广东制造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广东民营企业众多,是广东巨大的发展力量。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不高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大型垄断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配套特别是装备、机械方面仍不如长三角地区。重点制造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发展不匹配,部分大装备项目配套主要来自央企、外企内部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投资环境吸引力在下降,这主要与土地空间减少有关。广东的自主发展能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效益水平等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与此广东经济发展的质量仍然较好,企业效益好于全国,财税状况稳定。
广东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广东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加大工业投资,加快创新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才能推动广东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广东经济发展态势与面临的挑战
王月琴透露,今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长了7.7%,虽然江苏以更高的8.5%速度增长,总量上暂时领先,但广东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形势逼人,广东必须发挥对全国的支撑作用。当前,广东的制造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广东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融资难题,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固定资产贷款尤为艰难。企业融资利率及费用过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繁重的企业负担
企业反映收费项目偏多、负担偏重,部分行政收费项目引发负面反应,隐性收费负担问题突出。
三、用工难与用工成本高
广东制造业企业面临用工供不应求的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线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尤为紧缺。用工成本快速增长,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四、市场需求低迷
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仍未走出低迷,部分行业整体下滑,企业新订单减少,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库存积压严重。
五、土地问题
工业企业用地指标不足,土地审批手续繁琐,制约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六、投资动力不足
企业投资动力不强,技术改造投资意愿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包括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体制、加大减轻企业负担力度、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积极扩内需促消费、保障工业用地指标、激发企业投资动力等。例如,实施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制定实施广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信息消费,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广东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诸多挑战,但广东正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部门也需要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中山市力泰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黎善良表示,虽然他们正在寻求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减少人力需求,但他们担心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移可能导致未来劳动力过剩和失业率上升。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确保转型过程的平稳过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技术革新——广东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作为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由之路。而在这其中,技术改造的力量不可忽视。
今年以来,广东工业的发展数据揭示了一个紧迫的事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正在下降,这一趋势比珠三角地区更为明显。这一数据反映出广东产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也倒逼广东制造业必须进行深度技术改革。
广东省委深知这一点,因此提出并实施了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五大抓手”,其中一大重要抓手就是技术改造。不仅如此,广东省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新一轮的技术改造,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改造,正在成为广东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积极投入。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以应对行业的挑战。
广东在推动显示行业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更是值得我们关注。他们果断出击,优化组合优势要素,借助既有优势渐次推进,引导到位提高大项目成功率,实现“招商引智”的自主创新。这些实践使得广东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在液晶显示产业的成功实践。在全球液晶产业大调整的背景下,广东果断决策,成功引导TCL集团与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华星光电公司,上马8.5代液晶面板项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产业环境,华星光电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带动了珠三角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
这一切的成果,都离不开广东对技术改革的深度理解和坚决执行。他们明白,只有不断的技术改造,才能让产业保持竞争力,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未来的广东,将在技术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推动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产业崛起背后的华星光电力量
随着技术的深度集成与创新,华星光电以其高度融合的人才团队,不仅推动了液晶面板产业的飞速发展,更创造了业界奇迹。项目启动便伴随着研发与建设并行,导入生产的速度令人惊叹。正是有了懂行、深度协同的人才力量,华星光电才能持续引领行业创新。
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是一场持久战。广东作为液晶面板产业布局的先行者,正积极围绕华星光电、LGD广州两大液晶面板项目,吸引上游材料、设备厂商落户。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为平板显示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通过企业、高校联合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逐渐形成了自主品牌、自主技术为支撑的平板显示产业链。这一切的努力与协同,为珠三角的平板产业可持续升级,紧跟世界潮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广东制造业涌现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的崛起,展现了广东制造业的强劲实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使得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日益健全。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进一步证明了广东制造业的活力与创新力。
广东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从2015年以来,广东省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出台专项规划和政策、搭建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这些努力为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十二五”以来,广东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通过制定实施《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广东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自2008年实施“双转移”战略以来,珠三角地区各市在广东省的积极引导推动下,积极推动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转移,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些转移与调整,为广东工业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华星光电力量背后的产业崛起,是技术创新、人才协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孕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成果。这一切的努力与探索,为广东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产业迁徙与珠三角地区转型腾飞
近年来,广东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引进了超过三万家的新企业。这些企业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据了重要的比例,达到了六成之多。那么,这些企业究竟落户何处了呢?它们是否带来了产业转型的新机遇?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来深入了解。
有的企业迁移至粤北地区,这里有着专业的陶瓷工业园区。而受用地政策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废旧厂区再利用正在经历一场“腾笼换鸟”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和新型高端技术产业崭露头角。广州市充分利用工业企业退出后的厂区,建立了四十多个创意产业园,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从宏观角度看,珠三角近八年有超过八千家企业向外转移发展,其中半数转移至省外。深圳市通产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一例,该公司将部分生产线从深圳迁移至四川南充、广东肇庆等地,而深圳的业务也正在逐步向广州和苏州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不仅加快了珠三角地区边际产业向外围地区的转变步伐,更是推动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与此广东各地如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在成为新的产业集聚区,为珠三角地区的相关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系列的转变标志着广东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广东省利用产业转移的机会,激活了省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形成了内外需协调拉动增长、创新驱动、多极联动的发展格局。
深圳市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也在产业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市加大了对内地对口扶持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与东莞、惠州、河源等地的紧密合作,推动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深圳市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从深圳搬迁至东莞后成功实现了企业机制的转型,成为全国最大的品牌渠道运营商之一。如今,随着产业的转移和升级,珠三角地区正逐步迈向更高的经济阶段。这样的转型不仅带动了周边省份的产业发展,更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