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疫情下人工智能是怎样“逆行”的?
人工智能特殊的抗疫先锋
尽管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声势浩大,但距离真正离破茧成蝶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疫情,无疑成了推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催化剂。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成为人工智能产品在各应用场景落地的突破口,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集中大范围应用,使之成为本次疫情防控中的一大亮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多款AI产品作为抗“疫”先锋,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势能。智能测温、智能配送、智能消杀机器人出现在多地的防疫一线,为疫情防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无接触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这让机器人发挥了巨大用武之地。智能测温这种无接触体温测量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抗“疫”期间,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机尝地铁、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疫情期间,已有超500台智能配送机器人应用于全国近百家医院,它们成为了医院物资配送的“快递员”,药品、水、生活必需品都可以通过它智能传递。
在医学上,人工智能是医疗的重要帮手。比如,针对医院对新冠肺炎的诊疗决策需求开发出的基于CT医学影像的“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大大解决了传统通过医生手工勾画病变区域的评估方法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也帮助医生,快速完成了庞大的工作量。
疫情大考后,人工智能未来在哪里?
人工智能是否会侵占人类生存空间?人工智能是否比人类更聪明?人工智能是否会统治人类?这些问题在节目现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无法超越人类,有人悲观地认为人类终将要被人工智能所毁灭。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成林表示长远来说,人工智能或者机器的能力肯定会超过人类,这是肯定的。人类也肯定会终结,人类的终结不是被机器终结,而是被自己终结。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进步,正逐步将人类从繁琐以及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此次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人工智能因其先进的智能优势,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突然爆发的众多应用场景。
疫情过后,在疫情期间出现的许多应用场景是否还能继续存在?
在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据预测,202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据行业分析, 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并将带动相关产业市场规模超万亿元。透过这些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到人工智能未来形势一片大好。
,经过这次疫情,未来在人工智能的投入上,不管是从国家、投资人,还是从创新企业的创业者层面,会把更多的资源,比如人力、财力等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专项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围绕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科研计划等专项资金的扶持,以及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等多元社会资本的支持,将进一步营造更好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当高朋满座,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人类发展这类权威而深刻的时代话题时,我们需要一种 “品内参,知大事”的思想境界。这正是《对话》合作伙伴内参酒所赋予的一种高深境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