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还是红海? 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提速泡沫隐现

服务机器人 2019-08-15 19:22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并非行业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类别,但必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根据IFR预测,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其中168.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2.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37.5亿美元,分别占比为56%、31%和13%。,自2013年以来,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正以年均23.5%的增速“狂奔”,这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年均12.1%的市场规模增速。
 
  ,在服务机器人产业飞奔的背后,是相关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以当前服务机器人最成熟的品类而言,记者在京东平台上搜索“扫地机器人”关键词,出现共计100页、超过7500个搜索结果,其中不仅拥有美的、海尔、iRobot、小米等知名品牌,也有包括卫博士、趴趴走、玻妞等中小品牌。
 
  与此,随着AI、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关于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的路径也正在引发探讨。“设备的发展都会走过先专用再通用的过程。”百度风投CEO刘维表示,“专用机器人能够提高针对性,更快速地达到可用程度,具备更强的突破机会。但未来至少感知、传感部件会走向通用化,因为所有机器人对物理环境感知的诉求是类似的。”
 
  提速与泡沫
 
  服务机器人产业进程提速,与认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电子学会《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AI技术是服务机器人在下一阶段获得实质性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迈进,并已在深度学习、抗干扰感知识别、听觉视觉语义理解与认知推理、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识别与聊天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我国在AI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在加快,从而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例如,深圳旗瀚科技自主研发的金刚机器人拥有200多项自主研发核心专利和先进的语音识别方案,在室内复杂环境里自如行走速度最高可达5米/秒;深圳越疆Dobot“书法家”机器人是第二代高精度4轴消费级桌面智能机械臂,能够实现±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和高稳定性。
 
  与之伴生的是,服务机器人的产品类型也日益丰富。除了在市场上率先落地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之外,服务机器人正在向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方向延伸,服务领域与对象不断拓展。
 
  但在创新步伐加快的背后,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便是同质化现象。“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针对服务机器人业内存在两个观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王田苗感慨道,“第一,机器人专业化服务有条不紊地在推进,包括物流配送、防恐防暴等,但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服务机器人走入家庭的期望值很高,但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
 
  还有泡沫化。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仅458家,到2017年9月,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家,4年时间增长超过10倍。在这其中,出现了大量诸如送餐机器人等产品,最终噱头远过于实用效果。
 
  “服务机器人应该解决痛点,亦即刚需。不解决痛点的产品永远都是泡沫。”在谈及服务机器人泡沫现象时,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合伙人王世海强调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例如扫地就是刚需,人类是难以容忍一个肮脏的家居环境的。”
 
  专用或通用?
 
  在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自动定位导航等AI技术与机器人深化融合的过程中,关于服务机器人市场出现了另一个争论点未来进入家庭的机器人形态究竟是怎样的?
 
  王田苗介绍道,当前业界存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相对通用的机器人能够在可见的未来实现,这类机器人就类似于一个全能管家或助手,可以协调处理大部分家务。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通用机器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进入家庭的更多是专用机器人,“扫地就是扫地,做饭就是做饭,智能音箱就是智能音箱,不存在通用机器人的概念。”
 
  刘维就此指出,两种路径均可能实现,但取决于不同的时间,总体来看会走过先专用再通用的过程。“专用型机器人是为了提升针对性,以更快地达到可用程度,相较于通用机器人而言,专用机器人效率更高,”刘维表示,“也许在不同场景具备一定的通用性,但功能上会是专用的。”
 
  与此,刘维强调,在专用机器人的背后,也会孕育通用模块,亦即机器人的感知、传感部件会率先走向通用化。“无论是服务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下一步是感知能力的通用,”刘维判断道,“因为所有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理解的诉求是类似的,机器人都需要理解环境、理解人类动作、理解人类高阶意图与指令以及周围机器人或物体的语义,这其实是机器人背后所拥有的共性技术。”
 
  事实上,已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提升机器人智能的前提在于设备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力。“要让机器人做出切实的行动,如实现在家居环境中的清洁、路径规划等,需要感知周围丰富的物理空间信息。”iRobot技术副总裁ChrisJones告诉记者,“机器人更智能地感知物理空间信息,了解屋内的布局、是否存在障碍物、障碍物的位置、如何绕过这些障碍从而形成最佳的路径等,所有这些都是更高一层次的机器人思维和智能。”
 
  当前机器人设备提升对物理环境感知能力的方式,是在单机上搭载各式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及相关AI技术,这未必是最优选择。例如,当前扫地机器人需要耗费成本搭载各式传感器,但由于扫地机器人设备使用时长的限制,相关传感器并未最高效率地予以利用,更多时候仍是闲置的。
 
  “再过几年,家庭内部可能会诞生一个通用的感知模组,通过多传感器对空间进行高阶结构化和高阶语义化,然后将信号传递给机器人单品,使得产品既能够降低成本,也可以提升对环境的精准理解。”刘维指出。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