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产业、政策、资本等方面联动协同朝纵深推进,、新能源汽车等长三角产业地图陆续“绘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成为区域新型竞合关系的关键词。记者从长三角产业合作组会议获悉,通过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等资本助力,未来有望撬动千亿级社会资本积聚长三角,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势企业加速发展,一批面向未来的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为构建“活力长三角”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科创协同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墨子号”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等三大科学目标、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启动合肥先进光源、强光磁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预研……安徽在前沿基础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日益彰显,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输入动能。
在长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文丰看来,与苏浙沪相比,安徽在原创科技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通过拉长“长板”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
依托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省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型产业”创新链条,加强与沪苏浙的科创协同,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长三角区域集聚了、、安川等国际机器人巨头以及、埃斯顿(11.070, 0.00, 0.00%)等行业领军企业。日前发布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地图显示,长三角已集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和企业,产能规模占全国50%以上。
公司品牌与战略部经理陈青介绍,“埃夫特通过兼并引进和吸收国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已经形成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机器人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公司还先后牵头承担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多个部委机器人项目,参与制定多项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
依托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及合芜马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安徽机器人零部件商、制造商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整合,形成良性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推动机器人行业协同发展。下一步三省一市将建立机器人示范应用园区,拓展下游应用,探索设立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推动产融结合,发展专业的机器人众创空间,促进资源对接。
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及研发中心、奇瑞雄狮智能汽车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奇瑞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集成项目……一批科创平台和载体陆续建成,正在成为长三角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跨区域合作的助推剂。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依托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建立智能汽车产业研发和创新平台,形成芜湖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硅谷)、南京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目前,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完善《长三角区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与评价规程》,推动长三角道路测试互认互通。
产业协同发展 差异互补是“王道”
“蓝图”已经绘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避免无序竞争、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仁发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型竞合关系”中,以相互需求为基础、充分体现各地差异互补的合作才是“王道”。
一个多月前,总投资20亿元的合杭一体化首批重点项目签约在合肥举行。签约项目包括阿拉巴巴数字智慧园区项目、曹操出行安徽总部项目、杭州城研究中心合作项目等。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合肥、杭州两大长三角都市圈相向而行唱响“双城记”“合肥和杭州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各有优势,通过共建梦想小镇、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合作等重点领域的深入合作,携手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的典范。”合肥市发改委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吕刚说。
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一批产业合作示范区大胆创新机制,先行先试,不断探索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模式。以苏南地区城市扩张、产业转型为契机,安徽、江苏两省共同制定了2019年苏皖合作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事项),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开展产业协作配套。
苏皖合作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合肥上海产业园、上海安亭汽车零部件安庆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等一批载体成为长三角产业协同“试验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
“以市场化为主导,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苏滁高新区积极培育发展苏州、南京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建立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何建埠说,苏滁高新区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从沪苏浙引进的项目数占七成以上。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标,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改善,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立足强链延链补链,加强与沪苏浙、东部沿海及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对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聚集地。
瞄准高质量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共同绘制完善“长三角产业地图”,高标准谋划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构建融合发展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目前,长三角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地图已基本完成。
“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安徽集中签约央企项目164个、投资规模2290亿元,其中很多大项目是来自长三角的合作项目。”安徽省国资委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处处长阚立军介绍,通过与央企“握手”,长三角产业合作实现从项目合作到产业链合作、从产业合作到战略合作升级。
设立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集聚了一批风险投资机构。2019年12月18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扩容”,将马鞍山、滁州、苏州等6座长三角城市吸纳为基地联盟城市,至此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已经拥有85家联盟成员、19座联盟城市和6个分中心。未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还将进一步加强功能建设,推动资本要素深度融入战略新兴产业。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等基金的带动作用,将撬动千亿级的社会资本积聚长三角,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势企业加速发展,促进长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据悉,由安徽省投资集团、上海国际集团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总规模1000亿元“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主要瞄准优势产业链中的明星项目,打造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物联网是其主攻方向。
记者获悉,长三角三省一市目前正在抓紧建立支持长三角企业发展一体化奖补政策,引导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加快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