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 拥有“超能力”

服务机器人 2019-08-16 10:17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泌尿外科专家操纵“达芬奇”手术正在手术。

  如果你看到一台手术机器人挥舞着细长的手臂,在一个狭窄的玻璃瓶里给一颗葡萄进行“皮肤”缝合手术,被缝合后的葡萄堪称完美,此时,你就知道手术机器人有多厉害了。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常能看到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它的机械臂伸进病人的身体里,为他们解除病灶。这是我省首台手术机器人,自2014年9月底落户安医大一附院起,到去年9月底一周年之际,已经顺利完成了191台手术,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心脏外科……无不得心应手,样样在行,成为全院最忙的全能“主刀医生”之一。
 
  外科手术迎来机器人时代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今世界外科领域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由外科医生操作系统、四臂床旁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晰成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资料显示,全球目前共有3000多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中国大陆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06年落户解放军301医院,到2013年,“达芬奇”的总数达到了17台。目前手术机器人配置潮正在迅速升温,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近3年内将有36台设备获得审批。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任梁朝朝教授表示,机器人拥有的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机器镜能使手术视野放大15倍,这让医生在手术中有着更为真实清晰的视野,即使如发丝般精细的神经隐藏在最深处,机器人灵巧的“手”也能从容避开,从而大大减少“误伤”,让神经、血管的保留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彻底清除肿瘤成为可能,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癌症患者的术后复发。
 
  据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三维视野下实现了复杂手术的微创化,最大特点是操作精准,加上机械臂上有稳定器,可过滤掉主刀医生拿刀时手的不由自主颤动,避免了手术意外,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出血少甚至不出血。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比传统手术缩短一半,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而且,手术机器人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效果,操作还比腹腔镜手术更加简单便利。
 
  外科发展史经历了传统开刀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三个手术时代,机器人手术被称为“第三代外科手术革命”。继第一代单臂手术机器人“伊索”和第二代三臂手术机器人“宙斯”后,如今属于四臂机器人“达芬奇”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就在上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宣布,其参与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也已经可以协助医生实施微创手术。现有外科手术机器人多是基于刚性零部件组装而成,伸缩弯曲能力相对有限,与之相比,这款软体机器人具备更高的伸缩能力,更容易在人体中移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手术机器人将会更加完备,性能更加优越。
 
  好医生还要练好“电子游戏”
 
  56岁的退伍军人左大叔因为左侧肾脏肿瘤在安医大一附院选择了手术机器人做手术。医生在左大叔的身上打了4个直径约1厘米的孔,将机器人的“4只手”伸入到了身体内部,随着主刀医生在操作台前手脚并用的操作,“达芬奇”的“眼睛”如探照灯一般移动,放大10倍的血管与组织清晰可见。 “手臂”灵活的360度旋转,剪切、剥离……每一个动作无不透露着精细、稳重。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出血量非常少,身上也仅仅留下了几个黄豆大小的伤口。 3天后,左大叔已经可以和妻子女儿谈笑风生了。
 
  尽管是由“机器人做手术”,很明显,机器人并不是在脱离医生的情况下全自动、独立地手术,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医生的操控下完成的。 “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手术完全由机器人来代替医生,手术系统的每一个指令都是由医生发出的。 ”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一位姓王的博士解释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是手术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能帮助医生更好更快为患者手术,“手术最终还是由医生控制机器人完成的,就像用手柄玩电子游戏,医生就是电子游戏的操纵者。 ”
 
  在左大叔的手术中,主刀医生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掌控着指套式操控杆,远程操控机械臂和立体腔镜。手上的动作通过计算机系统过滤颤抖后,经过一定比例的调整,被缩放成了机械臂上更精细的操作。主刀医生的双脚也没闲着。操控台下方有几个脚踏控制板,最左侧的是离合器,踩下就切断了操纵杆与“达芬奇”机械臂的联系;左侧的另一个踏板负责调整摄像头的焦距;右侧的踏板分别是双极和单极电凝刀的开关,它们产生的高温能在结扎血管的起到止血作用。
 
  专家介绍说,操作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获取资质后才能操作手术机器人,术前输入操作者信息与资料库匹配成功,机器人工作才开启,操作者一旦离开机器人一定距离就停止工作,“手术要求真的很严格,就连麻醉师、护士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岗”。
 
  目前受限于设备数量、操作者资质等因素,中国大陆要真正迎来机器人手术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人外,加速国产机器人的研发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机器人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俗话说养儿防老,现在已经到了养个机器人防老的时代。”在去年底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分论坛“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未来战略”上,神户大学先端融合研究院教授罗志伟语惊四座。这一乍听悖谬、再思却有些道理和可行性的观点,引起广泛讨论。不少与会专家指出,无论将来是否会出现机器人养老,至少有一个趋势已经明确,那就是医疗机器人产业化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手术机器人无疑是医疗机器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它在临床领域的将外科手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手术机器人不仅具有精度高创伤小等前述优点,还可以节省人力,一台原本需要十几人共同完成的手术,如今只需要主刀医生和少数的护士助理即可完成。
 
  在2011年,手术机器人曾由美国医生操作,给远在法国的病人做了一台胆囊手术。而随着网络的技术进步,今后像这样的异地同步手术将更加普及。专家在北京给合肥的病人做手术,或者合肥的专家给阜阳的病人做手术,都可以轻松实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不少专家预言,手术机器人取代大部分外科手术,“只是时间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自身价格高昂以外,装在机械臂远端的手术器械在使用10次后就需强制性更换,这意味着患者必须为这份费用埋单。与此,机器人手术热潮之下,还隐隐涌动着一股对于安全风险的担忧。FDA医疗器械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1月至11月,FDA共接到3697起“达芬奇”手术的不良事件报告,而在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字分别为511例和1595例。绝大多数不良事件报告是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也有少部分是设备本身的故障导致了患者的受伤甚至死亡。
 
  ,很多专家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 “这就像智能手机取代老式手机一样,以后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必将扮演场上的主角。 ”
 
  给患者更合适的治疗手段
 
  机器人能够做手术,医生也不淡定了。
 
  目前的手术机器人,还只是主刀医生的辅助工具,手术最终还是由医生来操作完成。临场判断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这方面,机器人还远没有达到完全智能的状况。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机器人将在手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取代大部分的外科手术,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处于这样巨变期中的当代外科医生们,须坦然接受这种趋势。
 
  从病人的角度,外科医生可以设身处地考虑和设计最佳投入产出比的治疗方案;从外科医生的角度,也当承担发展外科技术的历史使命,让更好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已经有大量工人正在因为机器人的替代作用而失业,这是无法避免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替代或者说挤压,它是对人类的解放,新技术的应用会使人从低端、重复、效率低的劳动中释放出来,而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劳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生和患者,都受益匪浅。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