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国家科技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便明确指出,将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高科技技术,并提出“以服务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
根据《规划》要求,到2020年,以平台型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的年销售收入在300亿元以上,预计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71.8%。
不难发现,在国家政策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之下,市场“蛋糕”成型,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经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的调查显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更具消费属性,出货量显著高于和专业服务机器人。2014年,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量470万台,同比增长28%;销售金额22亿美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量2.42万台,同比增长11.5%;销售金额37.7亿美元,同比微增3%。
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周京明表示,单就年产值而言,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后劲势必会超过工业机器人。“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是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元年。”
“在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推进下,机器人进入了更多领域,尤其是在服务领域的运用。未来在科技创新与机制体制创新的驱动下,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将蓬勃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原主席段瑞春如是说。
科技创新让服务型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多高难度的任务,它们还能更好地适应无法预测的外部环境,可以预见,在世界范围内,服务型机器人市场很快也将呈现爆发形势。
IDC统计数据预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7%,按此速度发展,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成长空间巨大。市场刚性需求与政策双向推动,加之技术逐渐成熟,服务机器人放量可期。
不过,需要认清的是,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虽然乐观,市场空间可期,但目前人工智能等技术尚待成熟,市场尚需培育过程,我国服务机器人仍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服务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塔米智能创始人吴季泳博士指出,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存在关键技术及核心市场尚未突破的瓶颈,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主流市场边缘化是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典型写照。国家可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补贴、免税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技术的提升。在行业发展上,引导产业优势向大型企业集聚,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改变如今行业企业多而小的格局,加大企业行业竞争能力。
随着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大批量应用,在安防、军事、服务和娱乐各个领域都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已起,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爆发势不可挡,产业“风口”来临的,也将带来机器人市场激烈的竞争。因而,各机器人企业既要做好当前的事,也要谋划好未来,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不懈搞研发,苦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