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飞锐则是一家提供面向无人化仓储、无人厂内物料配送转运、无人港口码头的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公司,为未来的互联网工厂、的出现提供端到端的智能物流保障。其创始人——方耿则是一位在智能物流机器人默默耕耘与拼搏的大叔理工男,只为了实现将国产品牌智能物流机器人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人生梦想。
智能物流市场将达到百亿规模
在规定的时间节拍、规定的工位地点、规定的成本代价内配送或转运规定的物料,这就是智能物流要解决的行业痛点。方耿表示,智能物流机器人在国内尚属于高端客户市场。国内奶制品、烟草、智能手机、3C电子、白色家电、电商物流等行业也已经逐步开始接受智能物流的浪潮,无人化仓储、生产配送、甚至是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都在做大规模的项目论证和发出项目标书。
而这背后也就存在着庞大的市场:以人工驾驶的电动叉车为例,2015年国内电动叉车厂商的前三甲:安微的合力、厦门的林德(中国)以及浙江的诺力,这三者的年销售额合计为38亿人民币,参考ROI为24个月的回报周期报价,单台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价格大概是普通电动叉车车体价格的六到七倍,再按照10%新增市场的有人驾驶转无人驾驶的智能市场转化率。单智能叉车物流机器人来计算,大约就是每年近20亿的市场规模。
方耿进一步表示,智能叉车还只是用于基于托盘为载具的成品仓、高架仓、线边仓和原辅料仓的仓储物流,还有用于生产物料适时配送转运的类Kiva配送机器人、用于半成品和中间品快速全自动吞吐的智能iAGV、用于电商物流订单出货的智能分拣机器人、用于港口码头集装箱货运吞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货柜车、用于集群物流机器人协同运作的中控调度系统等。那么,这些多款的物流机器人及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集合起来,每年就有接近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可以至少容纳下两到三个智能物流的行业巨无霸。
核心软件与智能感观的突破,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同时,方耿向深圳湾揭示了行业现状和内情:此前,欧洲长期处在智能物流机器人市场的垄断地位,并通过国内所拓展出的行业加盟代理进行围剿通吃。
另外,国内诸多高端市场客户也更倾向于从瑞典、德国等国家购入智能物流设备。因国外对中国的仿制破解能力颇为忌惮,其智能物流机器人相关的运动控制算法实现、核心导航定位软件、核心零部件组装等均在国外完成,并且带有License的严格限控。
目前智能物流装备的安全规范与装备出厂检验标准,仅有欧盟下属SEMI协会制定的欧盟无人搬运车(UTV)系統安全标准,也是目前业界最为严苛的智能物流装备安全标准与规范。我国相关部门还未出台相关的国标,在没有足够的国门佑护下,国内的智能物流装备厂商则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
方耿还表示,国外特别是德国已有近200年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我国在机器人本体、电机、减震器和控制器等硬件技术的整体落后,在短期内难以扭转。而未来的是软件与硬件密切结合的智能体,甚至是软件实现所占的比重还更大,智能机器人核心软件与智能感观研发的突破则是我国实现行业赶超的重要机遇。
打破欧洲厂商垄断的殿堂之门,希望能打开更广阔的智能物流市场
而飞锐机器人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除了各种款式的单体智能物流机器人及其内部的智能机器人OS核心系统软件,飞锐还向客户提供多机器人多任务的中央调度指挥系统和机器人的任务排程撮合系统,让机器人按照既定的交通规则全天候智能导航行进。
多车工作模式:此图是飞锐机器人在某轮胎厂的作业方式,自行规划最优路径到达上货点和卸货点,其采用托盘式搬运货物
「飞锐开始也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行业,打着免费试用的旗号,把刚刚研制的原型智能物流机器人自费送入到大客户现场进行实『虐』,我们的第一款智能叉车机器人曾在一个大客户那里总共被『虐』了整整20个月,原型机都升级了六代,直到最后客户再也挑不出毛病了为止。」方耿说道,「找条『大腿』被收购算是最佳的创业结局,而我想这不是飞锐的目标,独立发展、与狼共舞,走出国门打开更广阔的海外智能物流市场才是我们所追寻的梦想。」如今,经历过各种被「虐」的煎熬和软硬件的创新与更迭,飞锐也开始走进了这个被欧洲厂商所垄断的殿堂之门,并已陆续接到一些制造巨头的PO订单。
笛卡尔滚筒作业模式:飞锐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场以及客户需求景采用不同的搬货方式,如滚筒式搬货物,其好处是自动与滚道对接即可自动上料
商业模式:存量市场、增量市场两边走
智能物流市场可分为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存量市场即原有的人工驾驶电动叉车增加无人驾驶外挂模块,进一步升级改造为无人驾驶智能叉车,原有的传统轨道AGV升级换代为无轨式智能iAGV。
在存量市场中,飞锐将采取融资租赁+客户逐月按揭的商业拓展模式,以大幅降低客户使用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预算门槛。对于增量市场而言,飞锐则采用全行业分销代理+针对性行业的大客户直销。
据方耿的说法,飞锐将计划在2017年启动面向智能手机SMT产线原物料及成品的智能物流整体方案,以进行行业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