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前景诱人,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将达240亿元,目前国内服务领域和产品主要集中在清洁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安防机器人。
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商业价值的日益凸显,一系列优秀服务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服务机器人代表企业有小船机器人、游尔机器人、优必选机器人等,他们的产品从家用及商用两个领域服务受众,走进消费者的“衣、食、住、行”。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5~2018年全球机器人保有量将年均增长15%,2018年保有量将达到230万台。其中,2015年销量达到24.8万台,5年CAGR达到15.5%;2014年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服务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470万台和2.4万台,4年的CAGR分别为20.6%和12.7%。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大大认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极大的推动了国内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智能机器人细分领域——服务机器人为例,在产业链上逐渐实现语音交互、对话问答、人脸识别、环境感知、自主定位导航等技术的不断升级。而产业链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带动了服务机器人在应用场景的广泛普及,服务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5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85亿元,预计未来5年CAGR可以达到17%,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40亿,那么到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40亿元。
从联网、智能到自主,语音交互、NLP、人脸识别、场景理解乃至更高级的自主行为规划、多主体协同等,都将是高级服务机器人的必备技能。拥有强大交互性能的服务机器人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及大数据采集,并能够在家居、医院、商场、银行等不同场景下实现应用。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进而更准确的描绘用户画像,普查用户习惯,实现点对点的产品营销。
受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影响,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及普及已成刚需。随着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所属的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形成的产业链实现复合式增长,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4%,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出体型超过1米的不超过10家,能批量生产供货达到100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企业则不超过5家,机器人主营业务实现盈利的更是凤毛麟角。
不仅如此,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智能服务机器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以小船服务机器人为例,目前机器人客服可以解决一部分的服务量,但剩余部分还是要靠人工回答,行业普及面临着自然语义理解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当前机器人的定位其实并非是取代人力,而是作为助理和商业服务的补充切入到应用场景中,从而达到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未来,随着语音交互和语义理解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相关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智能服务机器人有望在教育、餐饮、导购等领域替代大量基础性人力工作。在巨头纷纷布局、新玩家不断涌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终会诞生估值超10亿美金、甚至100亿美金的独角兽,也会有探路者、从众者“壮烈牺牲”或是“苟延残喘”。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才能在产业沿革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