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供应链发展趋势
那么,极智嘉的机器人产品是如何满足新零售下的变革和新的物流需求呢?
靳忠祥对零售业供应链的变革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如上图,靳忠祥认为,从物流配送网络布局方向上来看,是由RDC仓库(主要是做区域内的新品铺货、过季商品的存储等),分发到DC仓库。目前,DC仓库的功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存储功能,目前的DC主要强调的是转运能力,即快进快出、快收快发。,可以通过RDC直接配送到门店;,在区域内的日常订单执行以及调拨和配货,都是需要重新定义和执行的。从整个供应链来看,其多层级的配送网络体系就要求对仓库的定义需要重新梳理。
DC仓库功能定位
基于上体的供应链网络体系,整个仓库内部又需要做哪些结构的梳理呢?靳忠祥对DC仓库的定位和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认为,DC仓库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厂或供应商收货
大量新品铺货及托盘存储
大量退运处理
大量退运物品托盘存储
RDC调拨转运
门店日常补货
电商订单履行
电商订单打包
门店/电商订单合并
分拨到门店
分拨到快递
从上图可以看出,DC仓库的业务比较复杂,各种功能都需要具备,需要真正解决物流的痛点和需求。
订单履行典型解决方案
对于DC仓库来说,最为核心的业务除了收发货之外,还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些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大型物流设备AS/RS,以及基于输送线、基于电子标签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
在这几大典型的订单履行解决方案里,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有何特点,又是如何解决物流痛点和DC仓库内的核心作业呢?
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
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既可以解决退货作业,又可以处理补货、整箱、拆零、门店配送等作业。
(1)集中退货
在退货方面,特别是针对受季节性波动影响退货作业频繁的服装行业而言,需要将商品退到仓库内做后续的处理,这种退货作业这是目前服装行业面临的痛点,并且是集中退货,退货时间大概在2~3周之间。这就需要快速的处理的能力,包括质检、清理、二次上架等。而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可以实现快速收货和铺货环节,可以将货物按规则、按品牌、或者按计划、按节拍在仓库内实现分步整理,如质检和二次理货。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快收,不断循环搬运,化零为整的作用。
(2)智能补货
在智能补货方面,仓库往往需要有一个存储区域用于人工补货。对于其他解决方案而言,对于整托盘的来货可能会占据很大的仓储面积,导致能力无法快速释放出来,而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可以消化补货能力,托盘一旦下架,都可以运送到机器人的作业区域内,不用再做二次上架。还可以实现即时补货。
,还可以实现跨季配发,释放黄金货位。这个功能的优势在于,当电商或者门店一旦促销时,某款商品会成为A品,一旦不再促销,就变成了长尾商品。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则可以利用算法,根据商品出货的节奏对商品进行动态的分析,从而优化其存放的位置。比如上图中,红色代表畅销的商品,则尽可能靠近拣选工位。长尾、呆滞的商品则远离拣选工位。并且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介入,直接由机器人对货架的位置进行实时调配来实现货物的动态管理。
(3)动态货位
即实现多季节商品的管理,无须划分单独的区域,实现忙时的订单拣货,闲时进行货位优化,实现整个货位的动态调整。
(4)越库
仓库作业强调的是快发、快拣,如何实现快速越库呢?如供应商A的商品已经抵达仓库,供应商B的商品还在途,这就需要快速缓存的地方,当供应商B的商品到达后再一起送到门店去,从而实现越库的功能。而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可以通过存储订单的形式来完成越库作业。即先将某货架放上供应商A的商品,订单一旦匹配完成,再一起释放出来,发货到门店或者其他区域仓内。
(5)兼容各类场景
上图为极智嘉某服装客户的全年订单数据。可以看到,订单全年均值大约为20000件,峰值高达70000多件。如何既满足平时订单的需求,又能经受住峰值的考验呢?这对于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即通过增减机器人及拣选工位数量实现不同作业量的匹配。
(6)多渠道整体方案
对于一个品牌商而言,多平台、全渠道正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意味着他们既有门店订单,又有电商订单。也意味着订单拣选作业类型会有所区别。针对这种不同的作业需求,极智嘉推出了多种不同型号的拣选机器人,如针对整箱拣选的,以及针对拆零拣选的。
(7)柔性切换
由于业务、流程、订单时瞬息万变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解决方案具有柔性切换的能力。一旦客户的业务形态、订单结构等发生变化,都需要解决方案能适应变化的需求,这对于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提高柔性
通过货架形态的组合调整,应对SKU的不断变化,如调整层板可以调整货架存放空间,存放不同规格的商品;
通过每个时段的功能定义,应对各种作业能力需求,如10点钟开始上架、下午两点开始拣货,5点开始盘点,其功能可以任意切换;
通过柔性增减机器人及拣选工位的数量,应对业务波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