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机器人,到底要去炒菜还是炒地?
服务机器人 2021-07-15 19:34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万科养猪和恒大造车都未见成品,但碧桂园已经开业好几家机器人餐厅了。
继广州机器人中餐厅“试水”后,碧桂园全球首家包含中餐、火锅、快餐三大业态的机器人综合餐厅,已于上周在顺德开业。
城管队长作为中国房企转型的坚决拥护者,不惧路途遥远也要亲自试吃一趟。
结果,这一吃不简单,吃出了碧桂园的雄心壮志,吃出了碧桂园的艰难险阻,小小的一碗机器人版“黯然销魂饭”,我竟吃出了三重境界。
1
近日,《学习时报》一篇深圳扩权不扩容的文章,让“扩容”这个谈了十年的老话题又开出了点新花。
境界一吃出决心
“天降美食王国”这样接地气的名字,本以为会和诸多的“新加坡美食城”一样,坐落于某人气商圈,吸引全佛山的男女老少。
,这个“全球首家”竟然选址碧桂园总部园区内,位于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给员工配建的住宅的裙楼。
声势浩大的餐饮新业态,原来是一家“员工餐厅”。
员工成了碧桂园投入巨资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小白鼠”。不过,餐厅只是其机器人产业的先头部队。
碧桂园2019业绩发布会称,该年全年对机器人研发投入19.7亿元。这占到其612亿净利润的3.2%,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对比高科技企业华为……
从博智林一栋又一栋的员工住宅和实验室也看得出,碧桂园是真的在转型。
(博智林总部)
(园区道路)
(等待入住的员工住宅)
碧桂园的机器人事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型的机器人研发制造,目前主打餐饮和建筑领域;二是开发机器人产业园。后者是开发商拿地的老套路,碧桂园又做机器人又做类似地产开发的产业园,一直令人担心二者混淆。
上述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顺德机器人谷,即博智林总部,基本已具雏形,,碧桂园深圳机器人产业园也刚于本月开园,签约企业14家,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
我在现场可以感受到,碧桂园机器人餐厅里的机器人,基本与碧桂园宣传片中相符机器做菜,智能点单,天降菜品,机器送餐。
我拍到的送餐机器人,比片子里稍微慢一点:
以上概念,碧桂园均实现了落地,绝不是只为了宣传而摆出的样子,餐厅实际上已经实现片中的操作了。
只是,宣传片中没有拍到的,是大量的服务员和工程师,这也许就能解答,为什么这家餐厅,要设在园区了。
2
近日,《学习时报》一篇深圳扩权不扩容的文章,让“扩容”这个谈了十年的老话题又开出了点新花。
境界二吃出艰难
机器人餐厅的本质,是以机器代替人力而降低用人成本,从而形成经济上的竞争优势。
可惜,我并没有吃出来这一点。
餐厅内依然遍布着很多服务人员,负责收盘擦桌,还有引导不会使用机器人系统的消费者,,服务员存在的意义还包括满足就餐人员的各类突发需求,比如我右前方的这位女士想要一根牙签,她没有选择呼唤送餐机器人,而是直接呼叫服务员。
注重人性化服务的餐饮业,想要实现完全无人化在短期内显然不现实,机器人的确可以减少后厨人员的人力成本,但却也增加了服务人员教学引导的时间和设备维护成本,尤其是后者,一定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为什么敢这么说,餐厅四处可见的工程师足以说明问题。
初来乍到,听到的并不是传说中机器人接待员那性感甜美的的高仿真人声,而是几个实力工程师在一起讨论如何维修机器人汉堡站的青年男中音。
煲仔饭区域也不闲着,服务员正在和一位从造型上看就很专业的工程师描述今天机器出的一些问题,工程师抠了抠肩膀表示,“让我想想”。
餐厅的角落里还坐着一波笔记本电脑上都是神秘代码的程序员在开讨论会,应该是在今天的数据和研究未来优化的方向。
程序员和工程师是出了名的高薪行业,抛开设备成本不谈,如果一个餐厅的运营需要聘请如此多的后台技术人员,也许还不如搞几个米其林金牌大厨划算。
以上,便是餐厅坐落于园区的原因,它更多的是作为一家兼研究性质的试点餐厅,饭点结束后,工程师们会像教练一样进入餐厅内,一下机器们的发挥,并调试训练一下机器,以在下场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以目前情况来讲,机器人餐厅想走规模化路线肯定是很困难,只能说等到这些机器人“队员”们都训练有素的那一天,碧桂园才算是真正做到转型成功吧。
3
近日,《学习时报》一篇深圳扩权不扩容的文章,让“扩容”这个谈了十年的老话题又开出了点新花。
境界三吃出困境
售价18元的机器人煲仔饭价格合适,味道上也与同价位人工制作的差距不大。
实际做出来的样子
,与大厨烹饪的精致菜肴必然还是存在很大距离,从入味和口感这两个角度而言,机器人煲仔饭还达不到粤菜煲仔中提鲜入饭、齿间留香的水平。
毕竟,做菜也是一门艺术,所有市面上高溢价的菜品,都是有一定创造力,然后结合品牌影响力实现溢价,即便是海底捞这种靠服务来溢价的新模式,也是提供的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服务。
据队长了解,深圳不少公司的员工食堂这两年也引入了机器人做菜,但结果就是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大部分员工依然选择出去吃。
所以,想把有一定档次的菜品进行“标准化”,肯定是非常困难。
这碗机器人煲仔饭,如果超过现在的价格,估计就没人买单了。
那么,碧桂园想要实现其从供应、生产到运营的全方位智慧餐厅市场,恐怕只能在快餐和团餐这两个细分领域中发力。
快餐方面,中式“三巨头”兰州沙县黄焖鸡以极低的成本出名,如何从成本上击败他们路漫漫而修远,西式“肯麦双雄“近期也在机器人领域有所建树,如何从中分一杯羹也不是容易的事。
团餐方面,93年成立的千喜鹤集团,靠着生猪屠宰、肉类加工、仓储物流、食品烹饪等“一条龙”全方位业务,形成规模经济高和管理成本低的效应,一直坐稳中国团餐头把交椅。
先不谈机器人,碧桂园想从房地产企业转型到团餐,光摸清楚一整套产业链细节和弄明白餐饮业的规律和打法,就是个巨大的挑战了。
,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据中国饭店协会报告,团餐的人力成本是所有餐饮类型中占营业额比例最高的,如果机器人能大幅替代人力,利润空间也是丰厚的。
除做餐饮企业外,碧桂园还可以走从另一个思路入手,那就是toB 业务,以提供餐饮机器人为主。
依靠着碧桂园的影响力,为大型食堂和单位提供无人化送餐、机器人炒菜等单机设备服务,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想法。
,这得考验碧桂园的科技技术实力。在两位技术型人才沈岗和周小天相继卸任博智林总裁之后,本月又传来新任总裁朱剑敏的离职。高管频繁变动的博智林,被传言技术主义受传统地产思维掣肘。科研界慢细长与地产界高周转形成巨大矛盾,美好愿景造楼机器人一直迟迟未落地,碧桂园能否在机器人技术上取得优势,反正从这碗煲仔饭的味道来说,还需时日。
更不容乐观的是,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大,且近几年明显放缓,2020预测总共只有442亿的产值,可光碧桂园一家暂时进入不了TOP20的企业,就宣称5年投入800亿,除非几年后有爆发式增长,不然结果肯定是入不敷出。
在碧桂园隔壁的美的集团,自身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很早就开始投入机器人研究,到现在也不见起色。2019年年报显示,其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营收251.92亿元,同比减少1.89%;毛利率20.79%,同比下降8.37%。
转型机器人,难度可见一斑。
攻餐饮生态闭环市场,碧桂园将从零开始,路长且远;走toB机器人路线,碧桂园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呈现(至少不是一堆工程师不停维修的餐厅),来证明自己。
碧桂园的转型可能陷入到一个困境之中,正在步步突围。
4
近日,《学习时报》一篇深圳扩权不扩容的文章,让“扩容”这个谈了十年的老话题又开出了点新花。
结
好一碗玉米猪颈肉黯然销魂煲仔饭,吃出了碧桂园坚定不移转型的决心,也吃出了转型之路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更是吃出了机器人餐饮业未来的巨大挑战。
当我离开餐厅之时,边回味饭后的机器人冰淇淋甜点,边看到碧桂园总部那一行金色而瞩目的大字时,我不禁悟出了第四重境界情怀。
想到碧桂园向武汉援助煲仔饭机器人的科技抗疫,想到碧桂园决心要用机器代替人减少工地伤亡的美好愿景,这都是杨主席“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伟大情怀。
他将这种情怀铺洒在各个媒体的各个角落,“科技革命”、“精准烹饪”、“327项专利”、“即将开放加盟”……一幅幅宏大的蓝图描绘在我眼前,不禁为博智林到要做世界第一机器人公司而感动不已,只是,在感动中我实在难以回味那碗煲仔饭的味道……也难以辨别,碧桂园机器人到底是去做饭呢,还是去到处拿地。
上一篇:舞台上的机器人,能否帮观众看懂人类
下一篇:地产机器人,真刚需还是伪需求?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