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务机器人到底算不算“刚需”?

服务机器人 2021-07-06 17:13www.robotxin.com女性服务机器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象过这样的未来。有一天,我们在家吃早餐,有人敲门,门一打开,一个机器人就把昨晚订购的包裹递了过来,在确认收到包裹后匆匆赶到下一家。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就曾听说过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个设备,只不过那时候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认为这些只是在一些高端生活场景才能见的到。
 
随着疫情的爆发,人与人之间都隔阂的一层“距离”,无人接触服务机器人便成了人们的刚需,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新物种,渐渐开始走向人们的眼中。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酒店、餐厅以及医院都能看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身影,它们发挥各自的本领,大显神通,为疫情保驾护航。
 
此前的时候,我们在谈论到机器人这个角色,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联想到的是科幻片里面的角色,而现在更像是一些公关场所里的“引流物”——例如在一个商场,你可能因为对机器人的好奇,就想上去摸一下它,但发现它会跟你对话,会跟你互动,你就想使用它的冲动,,智能服务机器人也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技术变现”的路上,命运自有时间表,它通常不以“业内人士”的主观臆测为转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动驾驶。
 
早几年前,从业者纷纷预言,2020年将会成为自动驾驶“爆发”拐点——但事实胜于雄辩,迥异于各大厂商对外公布的美好寓言,2020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大多数人离自动驾驶还很远很远。
 
所以不要被“量产”这一模糊的概念所蛊惑,任何试图深度嵌入到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技术,都涉及技术,场景,生态,政策,习俗乃至伦理等一系列必备要素,没凑齐,就是没凑齐,急不得。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自动驾驶,而是另一同样等待“拐点”的领域面向B端的服务机器人。
 
如你所知,疫情期间,多家机器人厂商向武汉捐赠了多台机器人。不少医院采用机器人送药,有的机器人还能承担导诊,消毒,清洁,宣传防疫知识等工作,降低了交叉传染的风险,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在酒店,“非接触配送”概念,也让机器人有了此前少有的真正的用武之地。
 
没错,此前谈及服务机器人,至少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经验里,它们更像是在商场,餐厅,酒店等场景的“吉祥物”——譬如在商场,你可能见过它,甚至“摸”过它,但除了为现实增加了一点科幻感,似乎大多数人都没真正“用”过它,当人们想在商场寻找某品牌时,还是更倾向于随便找个人问问。这与服务机器人在武汉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谓判若云泥。
 
多人看来,相较于已经初步产业化的工业机器人,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创业机会似乎更大。最大的技术因素是,不同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在材料和高精密加工等方面的起步较晚,即便放眼全球,当前较大的服务机器人企业的产业化历史也不足十年,技术鸿沟并不大,更何况中国珠三角地区拥有生产全部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能力。
 
所以在过去数年,在远离媒体聚光灯的地方,中国服务机器人也确实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迅猛增长。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3亿美元,4.5亿美元,6.4亿美元,9.4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4%,38.4%,37.1%,47.9%,36.2%和43.9%。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估计,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同比增长了约33.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而谈及服务机器人创业,在不少人的直觉里,B端似乎又要优于C端。其中一个常见理由是,至少在理论上,企业对服务机器人的最大用途就是降本增效,所以抛去镀在机器人身上的营销属性不谈,只要企业一旦觉得机器人比人工更省成本,就会为它们买单。
 
与之相反,家用机器人是一个“消费增量”市场,在市场教育普及之前,很难说服早期尝鲜者以外的大众用户购买一台机器人。
 
就像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说的那样“直白说B端买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省钱,是以替代人力为目的,但C端确是在额外花钱,所以需求有明显的差别。To B都是单任务的,机器人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而To C消费端,恨不得什么都能干,又能唱歌、又能跳舞、又能聊天、又能清洁。但现在根本不现实,技术成熟度还不够。”
 
所以大概从2015年开始,各种服务机器人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轮的,带屏幕的,带手臂的,带托盘的,甚至什么都带的,一时间风起云涌,热闹非凡。
 
 
那么智能服务机器人,到底算不算“刚需”呢?
 
由于疫情原因,让智能服务机器人临危受命,被一些公共部门用来寄送一些化验单,送药上门包括在一些隔离区通过机器人来送餐等工作,为了完成人与人的零接触,服务机器人既减少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为医护人员解决了一些繁琐的工作。
 
除此之外,不单单是医院,在其他服务行业中也已经有了零接触的概念,像一些酒店行业中更是需要服务机器人,要知道,酒店的客源是比较多的,像一些五星级酒店就可以通过服务机器人来提供送餐、送东西之类的服务,也为酒店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管理。,不难看出,疫情期间对于智能服务机器人需求是可以看到的,而对于智能服务机器人到底是不是刚需,这个就随着环境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答案。
 
也就是说,疫情之下的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刚需。
 
于是我们看到,机器人临危受命,被用来承担递送化验单,送药,送餐进隔离区,回收医疗垃圾等工作,在配送的“一米”实现无人操作,既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减轻了他们已经十分沉重的工作量。这种“配送”的现实意义,和平日所谓“机器人替代人力”的配送完全不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福祉。
 
不止于医院,因疫情升温的“无接触服务”概念,也让酒店行业对机器人配送有了重新评估。你知道,很多酒店其实并未专门设置负责配送的岗位,一般会由当班服务生来做配送,而五星级酒店一般会由餐厅服务员送餐,行李生送其他物品。在平日,相比于机器人,人的配送其实更具温情,但当疫情来袭,“无接触配送”也与酒店管理能力真正划上等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